专业IT科技资讯平台,关注科技、手机、电脑、智能硬件、电脑知识!
当前位置:主页 > 建站 > 美文欣赏 >

新时代新课题新作为

导读:

新时代新课题新作为

新时代新课题新作为

  制图:沈亦伶

  当我们深刻理解历史的时候,我们才能深刻意识到这个时代之新,它的梦想和激情,它的艰难和宏伟,它的规模和深度,我们才能意识到,这是开辟未来的创造,它正在奔腾生成,它必须也必定被铭记

  身处宏伟的社会历史中,这个时代的写作者需要一种与之匹配的认识能力、一种辩证的总体性视野,从纷繁万象中把握主流、趋向和结构,从个别、具体中洞察总体,也把个别和具体还给总体、还给中国和世界发展的大势

  书写中国故事,要深刻把握和表达新时代中国的历史趋向,深刻反映这个时代正在改变中国、改变无数人的社会生活,正在重塑中国人经验、想象、情感和梦想的那些基本力量与精神

  

  置身谋幸福谋复兴的伟大时代,感受历史质地与温度

  在纪念中国文联、中国作协成立70周年座谈会上,我有幸聆听习近平总书记发来的贺信。贺信中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呼唤着杰出的文学家、艺术家。”总书记号召广大文艺工作者“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努力创作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民族的优秀作品”。时代召唤着写作者,写作者应无愧于时代,这是摆在我们面前最重要的课题。

  由此我想到最近去甘南高原的一次经历,虽然只有短短几个日夜,但却强烈地感到一种“在场”——在时代之场。那是甘南的一个贫困县,县城海拔2800多米,晚上难以入睡,好不容易迷糊过去,猛地醒来,才夜里两点多,睡不着硬睡,再睁眼,6点多。早上见到当地干部,才知道他们昨晚接了我们之后,接着开会,一直开到夜里两点多,现在又要各自下乡,开车走三四个小时的山路到村子里去。

  这么紧张,有什么大事?

  众人笑:差不多天天这么干,照你这么说,天天都是大事。

  这个县立下军令状,年底前完成全面脱贫。一路上我见到的干部提起他联系或者所在村镇,三年前贫困户是多少,现在是多少,剩下的这户那户是什么情况,脱了贫的还要有长久之计,不能返贫,说起来都像是在操心家事。

  但他们恐怕顾不上操心自己的家。我知道,他们中相当一部分不是本地人,来自甘南其他县,甚至来自北京、天津,和我一样,在高原上睡不好,不是一夜、两夜,是两年、几年地睡不好。但是,他们都在拼命干,为了这村那乡的农家乐怎么招徕游客,为了这个农户养的蜂、那个家庭养的牛,没日没夜地干。问他们今年能全面脱贫吗?他们说:能!不拖全省的后腿、不拖全国的后腿!

  “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落到点滴工作中,这就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打赢脱贫攻坚战、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甘南高原上,在这广袤大国一个偏僻的、几乎不为人知的角落里,我感觉似乎一下子看到了中国,看到了这个时代。这是一种深刻的在场感,在生活之场,在历史之场,在时代之场。长年生活在大都市,我当然知道全国人民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通过报纸、网络、朋友圈,我也确实以为我有资格对扶贫脱贫工作发表种种议论。但是,哪怕只有两三天,你到现场去,你到那些为之奔忙的人们中间去,看着那些干部疲惫却亢奋的脸,走进昔日贫困户的院落,看着主人敞亮的笑容,你会忽然感到时代与历史的质地和温度,这一切不再是新闻,而是你置身于其中的为了美好生活、为了历史目标的共同战斗——这是很不一样的。你会为你的无所不知、指指点点而羞愧,你意识到你的指指点点是轻浮的,因为你根本不是无所不知,而是所知甚少。

  伟大时代呼唤创作者具备与之匹配的认识能力

  新时代是摆在创作者面前的最重要课题,它奔腾向前、汪洋恣肆,远远超出我们固有的思考路径和文学经验。就以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来说,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古老乡村的现代新生,是乡村社会和生活的重塑,体现着全民族创造历史的意志。中国人创造了辉煌的文明,但是作为一个广土众民的以农耕为主的文明,几千年来我们从未全面彻底地告别贫困,我们既有的历史经验和文学经验都与贫困、匮乏的体验深刻地联系着。小康何其大,我们为它跋涉了几千年。现在,走进一家家农户,我意识到,这是现实,这也是历史,是我们国家发展史上一个至关重要的节点。当我们深刻理解历史的时候,我们才能深刻意识到这个时代之新,它的梦想和激情,它的艰难和宏伟,它的规模和深度,我们才能意识到,这是开辟未来的创造,它正在奔腾生成,它必须也必定被铭记。

  现实感是对现实整全的理解和感受,它既包含在场感,也包含历史感。理解新时代之“新”,要从我们古老民族的历史着眼,更要从1840年以来的近现代史着眼。当《三体》这样的小说、《流浪地球》这样的电影忽然流行,这绝不仅仅是文化消费的时尚变化,在这后面,是千千万万中国人走向世界各地,亿万中国人在经济全球化的世界体系中成为巨大的能动性力量。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由此,我们想象世界和想象自我的方式正在经历全新改变。

  身处宏伟的社会历史中,这个时代的写作者需要一种与之匹配的认识能力、一种辩证的总体性视野,从纷繁万象中把握主流、趋向和结构,从个别、具体中洞察总体,也把个别和具体还给总体、还给中国和世界发展的大势。新时代之新,这意味着必须把中国作为一个整体去认识、去思考。书写中国故事,绝不是说发生在中国土地上或以中国人为主人公的故事都是中国故事,而是说我们要在讲述中深刻把握和表达新时代中国的历史趋向,深刻反映这个时代正在改变中国、改变无数人的社会生活,正在重塑中国人的经验、想象、情感和梦想的那些基本力量与精神。

  自觉成为“剧中人”,发现和开辟辽阔的艺术天地

  达致这种总体性视野当然不容易,首要的是认真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是中华民族正在展开的伟大实践和创造的行动指南,也是我们认识时代、理解现实的指南。学懂、弄通、做实,这是每一位对中国负有责任和使命的写作者首要的、根本的功课,既是为了认识中国、认识时代,也是为了由此出发重新建构写作者的主体。所谓做实,最终是要解决我是谁、我属于谁、我为了谁的问题。只要真正面对中华民族近代以来的历史命运,真正面对世界正在经历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任何一个有着起码诚实和反思能力的写作者,都不得不承认,历史没有终结,中华民族依然在为回应现代世界的严峻考验而奋斗,我们每个人都是这宏大历史的“剧中人”。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成为自觉的“剧中人”,如何在历史和时代中确立我们的认同,并由此建构起向着大地和人民敞开的强健主体。近百年来,众多中国作家自觉践行这个艰苦过程,他们投身时代洪流并深刻认识到,必须在艰苦的自我革命中与民族、与人民一起迎来新生。这个自我革命,就是以“脚力、眼力、脑力、笔力”走进人民,在人民中发现和开辟辽阔的艺术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