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②
③
④
裴振喜今年61岁,去年刚退休,被誉为我市的“投稿大王”。他业余喜爱写作和摄影,多年来,每年都有上百篇(幅)文字作品(照片)发表。从1983年到2018年,他的见报(刊、台)照片和文章剪贴本积累了31本。“投稿大王”这个称号,他可不是白得的。
“投稿大王”名不虚传
在郑州举办的一个摄影颁奖仪式上,省青年摄影家协会主席马静坡得知裴振喜每年照片的见报率时跟他开玩笑:“你比我发的照片都多啊。原来只知道洛阳有两个摄友在全国到处发照片,现在看来,你才是河南的‘投稿大王’。”
因为发表的文章和照片多,裴振喜的稿酬积累起来不是小数目。当年29英寸彩电刚出现时,他就用稿费买了一台29英寸彩电。他现在用的尼康D800相机及镜头是用稿费买的,几次换手机以及这几年在国内外旅游用的也是稿费。
爱好写作,笔耕不辍
上学时,裴振喜就十分喜爱写作。1982年从安阳电力技校毕业后,他被分配到焦作电厂。1983年5月,他在报纸上发表了第一篇稿子。
裴振喜勤于写作,追求上进。1988年,他从河南广播电视大学毕业。1990年,他成为市作家协会会员。2001年,他成为省作家协会会员。2002年,他成为中国电力作家协会会员。他先后被《河南电力报》《焦作日报》等数十家新闻单位聘为特约记者或特约通讯员,曾被市委宣传部评为优秀通讯员。
裴振喜擅长写新闻作品,也写小说、散文、诗歌等,作品先后在《人民日报》《工人日报》《中国电力报》等400余家报刊(电台)发表。散文《五月槐花香》曾在《人民文学》杂志举办的创作笔会上被评为二等奖,并被中国当代作家作品陈列馆收藏。《愧对父亲一汪泪》在阳光杂志社举办的第一届“神华文学奖”征稿评选活动中获二等奖。
迷上摄影,定格美丽
裴振喜上初中时,离他家不远的一条大街上有当时县城里唯一一家照相馆。裴振喜与那里的工作人员相当熟悉,便对摄影产生了浓厚兴趣。
成为多家报社的特约记者、通讯员后,他就用稿费添置了一部相机。1995年,他成为市摄影家协会会员。1996年,他成为中国民俗摄影协会会员。2010年,他成为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
裴振喜认识到,要想让自己的照片脱颖而出,就必须在深入生活、观察生活上下功夫。
裴振喜拍摄的《太行故事多》在河南首届民俗摄影大赛中获得二等奖,后来还被《乡镇论坛杂志》作为封面照片。他拍摄的《妞妞》被《中国摄影》杂志选用。
裴振喜欢开动脑筋,在日常生活中寻找趣味点。照片《他俩和他俩》是裴振喜在自己简陋的写字台上完成的,多次在影展中获奖,被评价为裴振喜的成名之作。照片《假日》拍摄于辽宁省葫芦岛市的海滩上,照片上,一只可爱的小狗守在两双凉鞋旁。看后不由得让人浮想联翩:两双凉鞋的主人,或许在海水中嬉闹,或许躺在沙滩上憧憬着美好的未来,或许踩着松软的沙子拣色彩斑斓、形状各异的贝壳。这幅作品后来被《中国摄影》杂志采用。
裴振喜认为,作为工薪阶层的业余发烧友,生活就是无限广阔的创作舞台。他很少到远方拍摄作品,而是将镜头对准周围,有时间就去公园、广场,或参加市里的活动,摄影作品先后在全国多家报刊上发表,还有不少获了奖。
“我永远不会为了摄影而摄影,就像当初写作的目的,是陶冶情操、丰富业余生活。带着相机出门,跑出好身体,玩出好心情,交上一帮好朋友,最后才是拍到好照片。”裴振喜说。
退休后,裴振喜有了更多属于自己的时间,开始玩自媒体,在今日头条和企鹅号都有了自己的阵地,名字叫“行摄户外”“行摄四季”。
裴振喜谦虚地说,自己没有什么好作品,也没有获过什么大奖,就是有感而发、有感而拍。写文章、拍照片他看重的不是能否发表、获奖,看重的是能否玩得开心。(记者 王龙卿)
图① 裴振喜。
图② 裴振喜摄影作品《比翼双飞》。
图③ 裴振喜摄影作品《太行故事多》。
图④ 裴振喜摄影作品《诉说》。
(照片均由裴振喜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