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IT科技资讯平台,关注科技、手机、电脑、智能硬件、电脑知识!
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 >

天津代表委员热议政府工作报告:科技创新 引领社会发展

导读:

  天津北方网讯: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把握

  天津北方网讯: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把握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势,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增强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推动创新发展,是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也是天津紧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转换动力结构,加快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关键之举。那么,对报告中提出的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天津的代表委员们怎么说呢?

  马杰代表:把更多航天技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我对创新驱动发展、优化创新生态、科技创新由跟跑为主转向更多领域并跑、领跑等内容更加关注。因为我来自航天科工集团,结合工作领域,体会和感受更加深刻。”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院党委书记马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将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同时以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管理创新不断谋求转型升级,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马杰所在的单位是一个战略性、高科技、国家级创新型企业,以服务国家战略和国防建设为己任,曾有多种型号装备亮相国家盛大阅兵式中。马杰表示,我们始终牢记“科技强军、航天报国”使命,大胆创新,拓展领域,深耕细作,推进商业航天发展,成功发射了“天鲲一号”卫星,努力在我国航天事业发展中,发挥主力军作用。

  “我们还以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管理创新谋求转型升级,发挥专业技术优势,在信息技术与信息安全、智慧产业、高端装备制造等方面开发了一系列军民融合高技术产品。”马杰介绍,下一步,他们将积极推进自主可控信息技术,为护佑国家信息网络安全打造“民族工程”,“同时,我们运用系统工程技术,参与智慧城市建设,未来要把更多的航天技术,服务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

  李家俊代表:打通科技与产业对接通道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强化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启动一批科技创新重大项目。出席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大学党委书记李家俊介绍,天大今年实施多项措施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启动实施一批重大科技创新项目,打通科技与产业的对接通道。

  “报告里落实和完善创新激励政策的一系列举措,让我们很振奋,极大激发了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李家俊告诉记者,今年天大将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前瞻性布局引导,推动科研组织模式和管理运行机制改革。举行天津大学科技工作会议,落实“登峰计划”“支撑计划”“领航计划”,加强顶层设计、政策引导和保障支撑。今年科技工作坚持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聚焦世界科技发展前沿、扎根国民经济主战场,满足国家重大需求和实现关键技术突破为发展目标,结合学校优势,积极布局人工智能、能源、生命、地球系统与环境、智能电网、合成生物等研究方向。抓项目,推动“大型地震工程模拟研究设施”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启动实施“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打造亿元级项目和项目群。抓成果,提高科技成果产出数量和质量,强化国际科技合作,加大国家科技奖励一等奖的培育力度。

  此外,天大今年还将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强化建设武清前沿技术研究院、青岛海洋工程研究院、中原先进技术研究院、滨海工业研究院、津南创新研究院等区域研究院,打造区域协同创新平台和政产学研用示范基地。

  张智龙代表:智慧医院为患者提供优质便捷医疗服务

  出席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副院长张智龙介绍,今年该院在诊疗模式、医疗技术手段、优质医疗服务等方面实施全方位创新,为患者提供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

  “我们打造高效、便捷、智能化的智慧医院,在诊疗模式上实施创新,采用‘互联网+智慧医疗’方式,以病人为中心,细化挂号时间,采用多种挂号途径实现精准预约。”张智龙说,市中医药研究院以病症为牵导,按人体部位实施精准导诊,让患者不走弯路。以方便快捷为目的,采用各种挂号交费手段,各种报告就诊记录自动获取,缩短病人的等候就医时间。同时,医疗技术手段实施创新,发挥中医药特色,创新了调理脾胃针法、项腹针、盘龙督姜灸、推拿等特色疗法。此外,该院还在优质医疗服务方面实现创新,秉承“一切以孩子为中心”宗旨,以卡通设计风格、有趣的动物诊室,打造孩子们的健康乐园。以医师、心理师,营养师、药师、护师五师同治的方法,为患儿提供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

  卜显和委员:打牢创新驱动发展的基石

  出席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的住津全国政协委员,致公党市委会副主委,南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卜显和建议,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应该加速发展基础研究,充分发挥基础研究在创新驱动发展中的基石作用,强化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

  卜显和委员指出,近年来,我国科研总投入稳居世界第二位,科研投入增量居世界第一,原始创新能力大幅提升,科技创新进入了与国际跟跑、并跑、领跑“三跑并存”的阶段,正处于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向系统能力提升的重要时期。然而,对比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目标,我国基础科学研究短板依然突出,存在数学等基础学科相对薄弱,重大原创性成果缺乏,基础研究投入不足、结构不合理,顶尖人才和团队匮乏,评价激励制度亟待完善等方面的问题。

  为此建议,一方面,在科研经费增长的同时,基础研究的经费数额和比例也要适时提高;另一方面,改革基础研究领域科研计划管理方式,尊重基础科学研究的客观规律,加大稳定、长期的支持体制,建立包容和支持“非共识”的创新项目制度;在此基础上,还应推动基础研究的多元化投入机制,适时引导和鼓励多元化的投入模式。

  李巍代表:推动“天津制造”向“天津智造”转变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智能制造已成为全球制造业重要发展趋势。”全国人大代表、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司长李巍强调,智能制造最突出的特点是充分利用先进技术,使产品、制造和过程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缩短产品研发周期,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同时有效减少资源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