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IT科技资讯平台,关注科技、手机、电脑、智能硬件、电脑知识!
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 > 电脑行情 >

周曦:我的科学人生

导读:

周曦:我的科学人生

周曦:我的科学人生

  我从事计算机科学—人脸识别研究的想法,真应该要追溯到中学时代对计算机的好奇与热衷。上个世纪90年代,也就是我的中学时代,计算机科学在我国并不算普及,记得那时在我的家里有一台老式的台式电脑,每天放学回家我都得玩上一会儿,网络世界的虚幻,计算机运行的神秘都深深吸引了我,甚至有一段时间,我几乎沉迷于计算机的神奇世界里,父母见我这样,对我的学习担忧不已,终究是父亲的一句话点醒了我:既然那么热衷于计算机,何不努力学习考大学里的计算机专业呢?顿时,我幡然醒悟。从此以后,我一门心思都用在学习上,但是一旦有空闲的时间,我仍然会忍不住去把玩它。 1999年,我高中毕业,如愿以偿,拿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录取通知书时,我兴奋不已。 

  走进大学校园,中科大有良好的科研环境,园区的宁静中散布着浓郁的学术氛围。我给自己制定了学习计划,除了观摩大家课堂上不断跳动的思维外,每天最吸引我的地方就是图书馆和机房了。现在想想,还真是怀念那段充满激情的青春岁月,在图书馆里如饥似渴地翻阅各种资料,在机房里绞尽脑汁地思考一个个程序。大学的生活过得看似平静却不乏波浪,我印象最深的是我和一帮同学一起相约去帮公司做网站,这次的实践让我刻骨铭心,当我们拿到项目时才意识到自己从前积累的信心原来竟是如此不堪一击,我们所学到并能熟练运用的知识犹如沧海一栗,此次的经历坚定了我攻读硕士学位的信心。 

  2003年我顺利考上了研究生,我依然选择了电子科学与计算机专业,想要弥补大学所学知识的不足。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与实习让我的知识日益增加,使我的学术思路有了很大的长进。此时的我特别想一展所长,在2003到2006年间,我连续四年参加NIST国际说话人识别评测,在2004年,作为队长,我带领团队在7个单项比赛中获得2项冠军,4项亚军的好成绩,这大大增加了我的信心,但我并不满足于此,所以我向位于北京的微软亚洲研究院申请了offer,却久久没有得到回复,我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心里也十分着急,于是我模仿《肖申克的救赎》里男主人公的做法每一周向微软公司发一封邮件申请offer,连续几周下来,仍然没有回音,我不但没有放弃,而且还改为每周两封邮件,终于我得到回复获得了面试资格并被录用了,进入微软可以说是我人生的转折点,读研期间取得的各种成就一直让我引以为豪,也很自信自己能够胜任这份工作,起初也很顺利,但是接下来的所见所闻让我眼前一新。某然一次,我的一位上司就饶有兴致地问我:你能现场推导一遍EM算法吗?我才发现自己从前都只是照着书本去理解,而关上书本却只是一脸茫然,我的这位上司并没有为难我,而是很快在黑板给我推导了一遍,完了之后他立即将推导过程擦去让我推导,而一旁的我依然犹如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他笑了,拍了拍我的肩膀,而我却依然呆立在原地,纸上得来终觉浅,说的就是这个理。这一次我终于明白做科研并不应该是像我从前那样自我满足,而是要独立地掌握更多知识,不断地去探索新的领域,科研从来就不是照本宣科。我的科研之路从此起航。 

  出国留学,继续探索,走向科研之路,成了我下一阶段的人生目标。黄煦涛教授被全球IT业界誉为计算机视觉之父,他在图像序列处理及其在数字电视、模式识别和计算机动画方面的应用作出了开创性和奠基性的贡献,他一直是我们同学之间经常谈论并崇拜的偶像,这时突然有一个新的想法在我头脑里呈现,要是能做黄熙涛教授的学生,那我岂不是离科研之路又近了一步,于是我很快下了去美国伊利诺伊大学深造的决定,既然下了的决定无论情况发生什么变化都会坚持下去,一直以来的坚持,大量汗水赋予了自己能吃苦耐劳,有坚忍不拔的毅力,这个精神财富铸就自己在科研工作中能表现出执着追求和锲而不舍的精神。在研究生快毕业阶段,我申请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UIUC Beckman研究院攻读博士学位,本次申请的成功奠定了我后来的科研之路。 

  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的时候,我受益于黄煦涛导师的熏陶,领略了不同的思想,走遍不同的公司工作,尝试不同的方式进行科研,这段期间不仅开阔了我的眼界,还让我更加坚定自己所想向往的就是科研之路,常常会有一种幸福感在我的脑海中浮现,我把科研作为我一生的事业来热爱。 

  转眼来到2014年,这已是我进入中科院重庆院的第三个年头,眼见团队拼搏依然,接洽的项目日益增长,作为团队负责人内心无比欣慰。这三年一定不是最辉煌的三年,但却是被我们团队的每个人长久铭记的三年。在中科院系统中,重庆院作为一个新人,我们亲眼见证了它的成长,真是值得自豪。 

  过程总是艰辛的,对于人才引进的青黄不接,各种制度不完善所带来的效率低下,客户日益提升的需求令我们追赶不及。在我看来,好与坏不过是事物的两面性,我看到我们是一直在向前,这就值了。 

  这是我们团队极具成长性且充满活力的时期。我们研究的方向,大规模动态人脸识别、客流统计、图像侦查和智能交通等,其大规模及高精度的识别让团队以强势姿态浸入行业视线。 

  充满斗志的工作热情是团队生产力提升的基础。在人员进入团队最集中的时期,恰逢第十届中国重庆高新技术交易会举行。为了在会上一展重庆院的风采,我们铆足了劲做最充分的准备。一个月以来,我们不再有下班的时间界限,任时钟飞快的流逝,任办公室的灯光与天光周而复始的变换。我们每天面对着彼此的“烟熏妆”,报以彼此淡淡的微笑,我们都知道,我们的梦想刚刚开始。我们不是高精尖的科学家,但我们“十八般武技”已样样精通,搭建数米高的楼梯接驳线缆,拧紧每一颗螺丝,拼接复杂的支架……在这场展会中,我们优美的展现了重庆院的青年科研工作者不畏艰险,勇于创新的品质。 

  我常常跟我的团队成员谈到关于梦想、竞争和自信。我们有着共同的梦,将视觉信息更好的运用于各大行业,只要坚持朝着梦的方向,终究是有路可以到达的。我们也要不畏竞争,敢于向外部寻找赶超目标,在内部要形成比学氛围。我时刻提醒自己,要帮助每个成员找准自身的定位,让他们在最感兴趣的事情上发挥出最大的潜能。我必须承认,信心比黄金更宝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