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IT科技资讯平台,关注科技、手机、电脑、智能硬件、电脑知识!
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 > 电脑行情 >

陕西:落实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 打造“互联网+教育”大平台

导读:

  围绕加快教育现代化和建设教育强省的目标,近日,陕西省教育厅制定印发《关于落实教育信息化2.0行动

  围绕加快教育现代化和建设教育强省的目标,近日,陕西省教育厅制定印发《关于落实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指导意见》(简称《意见》),积极推进新时代“互联网+教育”新生态与教育系统重构,构建信息时代基于大数据的现代化教育治理体系,探索破解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形成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终身化教育服务体系。

  《意见》提出,到2022年,将实现五大目标:基于大数据的教育治理与服务新体系初步形成、人工智能教育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深度融合创新得以发展、初步形成“互联网+教育”大平台、形成与发展需求相适应的网络与信息安全体系。

形成全省教育管理与服务“一网通办”

  根据《意见》,到2022年,陕西将初步构建数据汇聚、深度应用的开放共享新业态,基本实现省、市、县区和高校之间的“数据通”和“应用通”,形成全省教育管理与服务“一网通办”、教育数据“一个库”、“一张表”和教育信息服务“一张网”,打造5-10项省级特色应用。

  在推动教育大数据建设与应用上,各地、各高校要精心谋划,加快推进本单位各类业务系统和数据的清查、编目、清理、整合、接入、共享与协同,摸清信息系统和数据底数,消除“僵尸”信息系统,加快内部数据汇聚与治理,统一接入全省教育数据交换平台,确保数据汇聚的接口开放、通道畅通、管理机制完善、数据精准有效。

全盘布局人工智能人才培养体系

  《意见》指出,要高度重视大数据、人工智能给教育带来的冲击,发挥好、利用好人工智能技术在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变革、推动学校治理方式变革、推动终身在线学习中的作用,推动深度学习、跨界融合、人机协同、群智开放,构建智能化的终身教育体系。到2022年,形成全学段、多层次人工智能人才培养体系,实现人工智能普及教育与创新研究。遴选50个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示范案例。

  推动人工智能教育创新发展,《意见》提出,要探索智能教育的发展战略、标准规范以及推进路径;推动学校在数字校园的基础上向智能校园演进,推动大数据、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深入应用,探索基于人工智能的教学新模式。

  全盘布局人工智能人才培养体系。各级各类学校要把人工智能知识普及作为前提和基础,让人工智能新技术、新知识进学科、进专业、进课程、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要在中小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逐步推广编程教育,贯彻落实高中学段人工智能新课标,加快高等教育人工智能领域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构建人工智能多层次教育体系。鼓励、支持高校相关教学、科研资源对外开放,建立面向青少年和社会公众的人工智能科普公共服务平台,积极参与科普工作。

打造20个智慧教育示范区、100所智慧校园示范校

  《意见》提出,推动教育信息化深度融合应用,要做好三方面工作。

  一是加快基础教育变革进程,实施智慧教育。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多样化、情境化为导向,重构教学活动空间,大力推进学科专用教室、创新实验室等新型教室的建设与应用。各地各校结合本地本校特色,大力开发和共享数字化校本课程和拓展性课程资源,支持学生灵活选择和组合应用,支持教师实现基于学情精准诊断的个性化资源推送。

  二是推进高校智慧校园建设,促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加快推进教室、实验室、图书馆等教学场所的信息化、智能化改造,积极探索与推动基于移动终端、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智慧学习空间建设。鼓励高校共建优质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创新创业类在线课程;建设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管理平台,认定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推进跨校选课与“学分银行”建设。

  三是加强示范引领,鼓励先行先试。开展陕西教育信息化2.0与人工智能教育“十百千创新示范行动”,以典型示范带动全省教育信息化整体应用水平的提高。

  到2022年,陕西将遴选20个智慧教育示范区、100所高校和基础教育学校智慧校园示范校、200所高校和基础教育学校信息化创新示范学校、2000个基础教育创新应用优秀案例。打造200个名师工作室和200门名师课程,形成基于互联网的“名校+”、“名师+”网络扶智体系。在高等教育领域,遴选10所省级“互联网+教学”示范性高校,认定300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和100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认定一批“互联网+教学”省级教学改革案例和“互联网+教学”省级示范课。

形成终身学习“立交桥”和“互联网+教育”服务大平台

  《意见》提出,推动“陕西教育管理综合服务平台”“陕西教育人人通综合服务平台”等各类教育平台的“两端融合”,打造智能时代“互联网+教育”大平台。各地和各级各类学校在开展本地本单位“互联网+教育”大平台建设的同时,做好与省市县教学、管理、服务等平台的数据对接与信息互联互通。到2022年,初步形成终身学习的“立交桥”和“互联网+教育”服务大平台发展生态,实现从教育专用资源向大资源的挖掘和服务转变。探索形成初步的教育数据开放生态和教育管理综合服务新体系。

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结构化同步化传递

  《意见》提出,要从四方面深入推进扶贫扶智脱贫攻坚行动:一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组织优势教育资源,面向教育薄弱地区教师,通过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利用“名校+”和“名师+”联合体开展网络结对帮扶;二是面向乡村学校和边远教学点,利用“名校+”联合体对口开设“同步课堂”,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结构化、同步化传递,形成“名校+”帮扶机制;三是促进优质职业教育数字资源共享,鼓励农民工在线提升职业技能;四是面向农村留守儿童开展身体健康监测、心理在线辅导等活动,促进留守儿童阳光成长。

启动“人工智能+教师队伍建设行动”

  根据《意见》,要全面提升管理人员信息化领导力与师生信息素养。一是持续开展信息化领导力和教育技术专业人员教育信息化指导力提升培训,提升信息化管理能力。二是组织实施新周期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通过举办中小学和高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大赛,提升教师教学创新能力。三是启动“人工智能+教师队伍建设行动”,以人工智能助推教师专业发展,全面提升教师信息素养。四是全面落实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优化信息技术应用课程内容,加强学生信息技术知识技能、应用能力以及信息意识、信息伦理等方面的培养,提升学生信息素养。五是高等学校还要加大信息化专业人才培养力度,开展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的创新实践,为全省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及智力支撑。

建立健全网络安全责任制和问责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