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IT科技资讯平台,关注科技、手机、电脑、智能硬件、电脑知识!
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 > 电脑行情 >

四川首个万亿级产业即将诞生 电子信息“万亿版图”如何绘就

导读:

  制造业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基所在。

  2018年,四川提出构建以“5+1”为

  制造业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基所在。

  2018年,四川提出构建以“5+1”为骨架的现代工业体系。2019年,四川把制造强省作为战略性工程来抓,加快构建“5+1”现代工业体系,工业经济蹄急步稳,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2020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加快“5+1”现代工业体系建设,四川又将开启怎样的新篇章?

  即日起,本报联合省经济和信息化厅推出《产业“川”透力·非常5+1》报道专栏,直击四川“5+1”现代工业体系建设的新进展、新趋势,提供一个四川产业发展观察窗口。

  新年伊始,各类数据陆续出炉。四川工业领域首个万亿级产业有望宣告诞生——2018年,全省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258亿元,照此推算,2019年增速只需保持9%,主营业务收入就将迈上万亿级台阶,而前三季度同比增速达14.7%,全年增速有望达15%左右,上万亿元台阶成定局。

  作为四川第一支柱产业的电子信息产业,“万亿版图”如何绘就?

  本报记者 朱雪黎

  三大支撑

  集成电路与新型显示、新一代网络技术、软件与信息服务加快发展,项目推进顺利,支撑起产业规模

  1月17日,乐山,宝德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在四川的首条信创产线样机成功下线。产品经理徐小卓说,这条产线将会生产出飞腾、龙芯、申威、鲲鹏、兆芯等五颗“中国芯”的IT设备。

  京东方成都生产线上,厚度比头发直径还薄的第六代柔性显示屏已经为企业带来新订单,2020年产量将提升2-3倍。

  一个个动态,汇聚成答案。“全省电子信息产业的‘万亿版图’上,‘一芯一屏’的集成电路与新型显示、新一代网络技术产业等是重要支撑。”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副厅长皮亦鸣说。

  数据给出印证。2019年,四川外贸总量再创新高,出口同比增长16.8%;其中液晶显示板、集成电路等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商品增长尤快,“成都造”液晶显示板出口同比增长2.4倍、集成电路出口同比增长20%以上。

  一大批重大项目稳步推进,产业集聚效应明显。2019年前11月,全省电子信息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1.8%,高于全省工业投资增速。

  集成电路与新型显示方面,成都“芯谷”、诺思微系统基地等一批项目加快建设。成都京东方量产、绵阳京东方“点亮”,AMOLED柔性显示屏出货量全国第一。

  新一代网络技术方面,截至2019年11月底,全省建成5G基站8090个,5G建设规模和应用试点示范位居全国前列。打造超高清示范应用工程及创新产品,全国第二家超高清视频(四川)制作技术协同中心揭牌成立。创建国家网络安全产业园,北斗综合应用示范工程等也在稳步推进。

  “软件与信息服务是我省电子信息产业的又一重要组成部分。”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副厅长、新闻发言人顾红松说,2019年,成都、绵阳、宜宾、泸州、广安、自贡、雅安等一批智能终端、大数据产业园区(基地)加快建设,上半年全省1831家规模以上软件与信息服务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232亿元,同比增长14.9%,产业规模继续保持全国第七、中西部第一。

  两股力量

  激活内部活力、汇聚外部助力,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提升产业链水平

  1月15日,四川省集成电路产业联盟在成都成立,推动高端芯片共性技术研发攻关,促进“芯片—软件—整机—系统—信息服务”产业生态体系建设,不断提升产业竞争优势。

  四川电子信息产业2019年以来陆续在5G、智能终端、超高清视频等多个领域组建产业联盟,并举办多场产业投资对接和产业链合作大会等,凝聚内外两股力量,进一步促进产业链上下游资源整合、配套协作和抱团发展。

  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四川加大投入瞄准“自主可控”,“国产操作系统+国产CPU”替代路径明确,集成电路设计和软件企业成长空间巨大。

  华为鲲鹏生态基地落地四川,将助力四川打造全国一流的数字经济先进核心技术生态高地。前不久,长虹、华为多方牵手在绵阳发布鲲鹏生态长虹天宫系统应用示范工程,这是全国首批信息技术应用创新鲲鹏生态应用示范工程。长虹基于鲲鹏主板研发推出长虹天宫PC、服务器等硬件产品,进一步做大做强电子信息产业。

  “电子信息产业需要突破的关键核心技术还有很多。”中国工程院院士尤政认为,四川要壮大电子信息产业,尤其应在原创性方面下功夫,特别是元器件、微系统、工业软件、人工智能等领域,聚集创新资源,突出协同攻关,支持建立国际化产业研发创新平台,积极构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协同创新机制,实现创新驱动发展。

  着力提升产业链水平,是四川电子信息产业阔步向“万亿级”的又一秘诀。

  京东方成都产业产量创新高,京东方科技集团副总裁秦向东觉得“多亏了周边的邻居帮忙”。成都创新构建产业生态圈和建设产业功能区,京东方等龙头企业周边多了很多配套企业,原本需要花40多天打“飞的”去国外清洗的精密金属配件,现在就近两三天就能完成,效率大大提升。

  这一年,四川电子信息企业阵容中,除了华为、京东方、英特尔、IBM、德州仪器等世界500强和国际知名公司,还有一大批本土企业焕发勃勃生机。

  创无屏电视的成都极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四川电子信息产业冉冉升起的一颗新星。董事长钟波说,凭借全新视听体验,在日本推出阿拉丁智能投影吸顶灯,不到半年的时间就以25%的市场份额占据日本家用投影市场第一的位置。

  老牌电子元器件企业迎来腾飞新希望。

  2019年5月,川投集团全资子公司川投信息产业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川投信产)宣告控股四川老牌电子元器件企业宏明电子。12月,川投信产宏明电子高可靠性电子元器件生产线技术改造及建设项目在成都奠基,宣布将打造全国最大的电子元器件企业。“电子元器件制造业是整个电子信息产业的基石。我国电子元器件行业总产值约占电子信息产业的1/5,元器件企业发展空间巨大。”川投集团董事长刘体斌说。

  一套机制

  建省领导联系“5+1”产业推进机制,聚焦重点,制定出台培育方案,“对表”推进

  四川电子信息产业基础雄厚。

  1959年,中国第一只黑白显像管在成都国营红光电子管厂诞生。之后,红光、宏明电子、长虹、电子科技大学……四川逐渐建立了比较完备的电子工业体系。如今,世界一半的笔记本电脑芯片在四川封装测试,全球50%的苹果平板电脑在四川生产,微型计算机年产量超过全国的五分之一。四川是五大国家级软件产业基地之一,已成为中国第三大游戏产品研发和运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