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天上涨55.9%,第二天暴跌53%、一天50倍换手……可转债最近上演了一波“魔幻行情”。
3月11日,“网红”再升转债再度在一天之内先后触发临停和熔断,在收盘前恢复交易的3分钟里下跌23.75%,涨幅从30.02%缩窄至6.27%。
而这在可转债交易规则下并不足为奇。
此外,今年以来,可转债打新热情进一步上涨,中签率走低。二级市场方面,围绕可转债的T+0等交易制度也衍生出套利、对冲等多种投资策略。
然而热捧之下,风险也不容忽视。
“魔幻”大起大落
再升转债成为最近的“网红”。
3月4日开始,再升转债连续4个交易日上涨,累计涨幅高达174.63%。3月9日,其上涨55.9%,飙涨至401.26元。然而,随后的3月10日即暴跌53%。
3月11日,再升转债继续“疯狂”。上午10点左右即上涨超过20%,触发盘中临时停牌,停牌半小时,然而午盘刚开盘上涨幅度就达到30.02%触发停牌机制,至14时57分起恢复交易。
然而,在恢复交易后仅3分钟,再升转债就从上涨30.02%下跌至上涨6.27%,3分钟内下跌23.75%。截至3月11日收盘,再升转债的转股溢价率回落到6.75%,而3月9日收盘,其溢价率还是88.35%。
“全球疫情爆发,口罩概念尤其是熔喷布概念爆炒,A股涉及熔喷布业务的有道恩股份、再升科技、欣龙控股、泰达股份等约10家上市公司。不过只有再升科技发行了可转债,股票有涨跌幅限制,一部分资金就涌入可转债炒作。”一名私募人士分析。
然而,连续大涨下,再升转债已触发了强制赎回条款。
3月9日晚,再升科技公告称,公司审议通过了《关于提前赎回“再升转债”的议案》,同意公司行使“再升转债”的提前赎回权,对“赎回登记日”登记在册的“再升转债”全部赎回。
按照约定,在可转债转股期内,如果公司股票连续三十个交易日中至少有十五个交易日的收盘价格不低于当期转股价格的130%(含130%),公司有权按照本次可转债面值加当期应计利息的价格赎回全部或部分未转股的本次可转债。
强制赎回的价格不是市场价,而是债券价格加上一定利息。
“再升转债的价格已远高于强制赎回的价格,投资者的理性选择是将可转债卖掉或者转化为股票。”一家大型券商的投顾表示。
3月10日,再升转债腰斩式暴跌,正是在向转股价值靠拢。
“可转债投资是股票交易的一种衍生,在通常情况下,股票和其转债的走势不会偏差太大,但碰到极端情况的时候,尤其是利好消息刺激的时候股票价格达到涨停之后,可转债因为涨跌幅范围更大往往会成为资金的新去向。再升科技在3月5日,6日,9日三个交易日中股票缩量涨停,炒作资金打板也无法获得筹码,因此涌入了再升转债,造成其剧烈上涨。”云一资产董事长张子华指出。
“而随着中国对抗新冠疫情的战争取得阶段性胜利,A股疫情防护概念全面降温,3月10日再升转债集合竞价跌幅30%,直接停牌到14:57,几乎没有时间给予资金出逃的机会,所以11日早盘资金拉升自救,下午开盘又再次拉升至30%的涨幅处被停牌,最终在集合竞价阶段随大盘下跌而出现了资金出逃涨幅大幅缩减至上涨6.27%,成交量也出了14亿的天量。”他补充道。
打新火热需警惕风险
除了热门股的转债被热炒,打新也成为可转债的热门套利机会。
“可转债打新,难得的套利机会,有证券账户即可。可转债打新不要股票底仓,申购时不再预先缴款,还可以按照申购上限进行申购。”记者所在的一个股票投资群内有券商投顾大力推介可转债打新。
数据来看,2020年发行的可转债已有16只上市,从上市首日涨幅来看,新债无一破发,上市首日平均涨幅达20.1%。
可转债打新的高收益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资金参与网上申购,2019年发行转债平均申购金额为0.8万亿元,平均中签率为0.04%。而2020年新债平均网上申购金额已达到2.4万亿元,平均中签率为0.02%。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也提到,随着再融资新规落地,定增迅速扩容,可转债发行或将减少,供给收缩或致打新溢价增加和中签率进一步降低。
而可转债打新受到热捧之下,可转债投资的风险也不容忽视。
“可转债二级市场买卖的风险很大,比如没有涨跌幅限制等,有些散户可能不了解可转债交易的规则就贸然冲进去,遇到再升转债这种大涨大跌的情况很容易损失惨重。”前述投顾表示。
“交易远高于面值的可转债风险就很大。”他提示道。
“可转债与股票不同的交易制度是我国金融市场的一种创新性的尝试,也可以衍生出套利、对冲等多种投资策略的,除价格波动风险外,主要要预防的风险就是可转债的强制赎回风险。”张子华认为。
此外,“今年全球经济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拖累,上市公司基本面下行是大概率事件,考虑到转股期通常距发行日约有6-12个月,近期发行的可转债未来转股将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申万宏源分析师孟祥娟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