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IT科技资讯平台,关注科技、手机、电脑、智能硬件、电脑知识!
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 > 科技通讯 >

加大吸引人才力度,让人才留在南京

导读:

  创新名城建设精彩开局,代表委员积极建言献策

  “创新名城、美丽古都”是南京市的城市发

  创新名城建设精彩开局,代表委员积极建言献策

  “创新名城、美丽古都”是南京市的城市发展愿景,政府工作报告中更是重点提到了南京过去一年中在创新名城建设中所取得的成绩:全年净增高新技术企业1282家,增长近70%,增量和增幅均位列全省第一;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突破万亿元大关……

  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一系列数据、创新名城建设的精彩开局,让参加市两会的代表委员信心满满,大家纷纷结合实际,为南京创新名城建设的加快推进建言献策。

  记者 陈彦 郭玲玲

  南京市人大代表、南京金龙客车制造有限公司人力资源主管 徐亮亮

  调整人才安居政策吸引中坚人才

加大吸引人才力度,让人才留在南京

  在昨天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创新的词句随处可见。创新首要的是人才,留得住人才自然会给创新奠定良好的基础。来自溧水区的南京市人大代表徐亮亮从事的工作是人力资源,对于目前南京执行的人才安居政策她表示还存在盲区,甚至还有一些和实际情况不符的地方。“这也是我今年议案的主要方向。”

  据徐亮亮介绍,目前南京对人才安居分为几大类,这几大类人群无论在租房还是购房方面都有相应的政策,也体现了创新名城建设对人才的渴求和照顾。“具体工作中,我发现能够在南京工作落户,且逐步成长为中坚力量的人才一般都是工作3—5年的人群,而我们现行的人才安居政策恰恰遗漏了这部分人。”徐亮亮解释,像F类人才,属于毕业2年内或25周岁以内的本科毕业人群,这类人才实际上刚刚告别学业,虽说也落户南京,但并没有确定今后是不是一定会留在南京。现实中既不具备企业所需的人才特性,也不具备实际的购房能力。而一旦上升到E类人才,要么就是年薪30万以上,要么就会归属到特殊的人才政策中。“绝大多数只工作3—5年或3—8年的群体是不可能拿到年薪30万收入的,如果又不能归到特色人才中,那么对这部分人才而言就没有办法享受到租房、购房方面的政策。现实中工作5—8年的人恰恰是能为企业或行业开始贡献力量的群体。”

  鉴于此,徐亮亮建议可以丰富现有的人才安居政策,要么放宽对E类人才的标准,要么就其中增设一个享受该政策的区间条件。或者还可以将F类人才条件放宽,这些做法都可以促进让中坚人才真正留在南京。

  南京市政协委员、南京市教研室副主任 陆静

  主动抢占人才资源的第一阵地

加大吸引人才力度,让人才留在南京

  陆静长期从事教育工作,在她看来,教育是重要的民生,这次她带了两份提案,一个关注了人才。在她看来,南京要主动抢占人才资源的第一阵地,促进在宁高校的毕业生首先选择在南京留下来。现在南京已经推出了宁聚计划等人才政策,但还要加大吸引人才的力度,要建立人才标准、细化人才引进的考核指标,开辟人才多元渠道,推进人才政策的宣传。要在人才落地的办理、医疗保障、子女教育、生活成本等多个方面为人才提供更好的环境。在基础教育上,可以加大宣传,让孩子们将来能够回南京。另外,在人才层次上,要打造不同层次的人才梯队,南京需要高端人才,也需要大批有现代化素质的建设者。要给他们足够的发展环境。

  陆静的另外一项提案关注了红十字志愿者。在她看来,要为志愿者提供培训、物资、立法免责以及激励等方面的保护或机制。

  南京市政协委员、南京金陵金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江楠

  创新是传统文化产业焕发生机的根本

加大吸引人才力度,让人才留在南京

  江楠来自南京的传统行业——金箔。如何打好文化名片是他最关注的。在他看来,创新是传统文化产业焕发生机的根本,这与南京创新名城的定位正好契合。报告说要采用文化+科技,要办好中国南京文化科技融合成果交易会、南京创意设计周等活动,这些企业都在参与,但还不够。

  创新需要有人来做,人才很重要。但传统行业现在很难吸引人才的进入,企业需要一个“扶上马 送一程”的支持。

  政府也需要思考哪些传统工艺可以代表南京,并且能够为南京的形象加分,然后做一些有意识的扶持。这个扶持不能完全扶持行业,应该扶持品牌、扶持企业。让整个行业形成有序的竞争,让真正愿意深耕的企业受益。

  南京市人大代表、南医大附属逸夫医院院长 鲁翔

  创新不仅在经济产业,也要关注居民健康

加大吸引人才力度,让人才留在南京

  都说身体是干事业的本钱,无病一身轻,健康不仅是个人和家庭幸福感的体现,更是社会人口综合素质提升的主要标志之一。但在现代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不仅是大量的中老年人成为诸如高血压、高血脂、肥胖、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隐性或显性患者,临床中从病理指标上反映不出任何异常的年轻人也长期处在亚健康状态,离生病实际只有一步之遥。“无论是政府出台的全民健康相关纲要,还是广大市民对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有利于健康,相关的规定和知识不少人都知晓,但反映到具体行为上却没几个人能做到。这里面既有习惯问题,也有鼓励措施方式方法上的不足。”南京市人大代表、南医大附属逸夫医院院长鲁翔告诉记者,他今年带上会的议案就很想在这方面进行探索,南京在聚焦打造创新名城,这个创新不只是经济、产业、科技层面,同样应该有制度、措施层面,像倡导全民健康好的新做法也可以创新。

  鲁翔举例,大家都知道吸烟不是好习惯,但对于公共场所禁烟的有效管治除了标示牌、突击式检查外,现有的力度够不够大家都清楚。商家甚至推出了替代性的电子烟大肆宣传,从医学的角度而言,这种短暂替代性的商品对于戒烟的作用是相当有限的,所以杭州也率先把电子烟纳入了禁烟范围,并实行高额罚款。具体到我们在全民健康、全民锻炼方面制度和政策方面的创新,我们能否在一些公共职能岗位上明确对相关身体标准、健康知识方面的门槛,以此来对市民进行引导。“像美国的出租车司机就必须懂得急救等健康知识。”

  此外,对于经常坚持身体锻炼的居民,建议给予其在公共服务方面享受一些实惠,比如乘车、旅游景点门票等。

  南京市政协委员、南京东旭光电有限公司总经理 金邦建

  关键在于制度建设,要狠抓落实

加大吸引人才力度,让人才留在南京

  “南京文化底蕴深厚,又是六朝古都。张书记在政协开幕会议上的讲话用五个标识诠释了南京创新名城、美丽古都的发展愿景,定位非常好,关键在于制度建设,要狠抓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