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举行,南京共有33项通用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奖,比上年增长近50%。其中,南京大学施斌教授团队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东大、南理工、南航、南邮、中国药科大学等高校也有多个项目获奖。
一年一度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是科学界最隆重、最具含金量的盛会。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大会并为获奖代表颁奖,再次传递鲜明的价值导向,即尊重科学家、鼓励科技创新。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的,“在我国发展新的历史起点上,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重要位置,吹响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角。”
除了奖励杰出科研成果,并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知识、崇尚科学的良好氛围外,国家科学技术奖还有更深一层的指导意义。施斌教授在获奖后表示:“科研成果一定要做到落地开花!科研人员必须走出实验室,在具体的工程实践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不断创新技术,创造新的产品,走向市场推广,以满足国家需求,推动科技进步。”这是施斌对自己科研工作的要求,也应该成为所有科技工作者的座右铭。
在国家层面,应用性学科一定要和国家重大需求结合在一起,对接和融入国家战略,着眼于制约国家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性、核心问题,积极承担起关键核心技术研发的重要任务。在地方层面,南京建设有全球影响力创新名城的愿景,需要更多科学家、科技工作者勇立潮头,积极开展前沿科学技术研究,不断取得重大引领性创新成果,为新兴产业发展提供源头支撑,打破南京科技创新“有高原无高峰”的瓶颈,使创新成为南京最突出的城市气质和发展驱动力。
“两落地一融合”是创新名城建设的重点推进方向,实施这项工程的目的,主要是做好“引领”和“融合”的文章,以更高效率转移转化科技成果,推动相对成熟的科技成果项目化落地、市场化运作、企业化运营。例如,南大获奖项目“地质工程分布式光纤监测关键技术及其应用”已经孵化出40余种产品,应用到港珠澳大桥、北京故宫等300余个项目中,出口到美国、英国、意大利等多个国家,产生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我们在创新名城建设中,有必要及时总结梳理这些项目的成功经验,在体制机制、运作模式、人才培养等方面进一步深化改革,让更多的科学家脱颖而出、更多的科研成果造福社会。
这一年来,南京创新名城建设的良好起势充分证明,谋创新要下定决心,抓创新要只争朝夕,促创新要保持定力。2019年再出发,我们要始终坚持“南京要发展、必须抓创新,南京抓创新、必须争一流”的精神理念,继续推动一切智慧和力量向创新汇聚、一切资源和要素向创新集中。全市上下都应以获奖科学家为榜样,见贤思齐,点燃创新创造的激情,不断自我超越、转型跨越、追求卓越,争当新时代创新驱动发展的排头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