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融入長三角一體化 打造世界級制造業
習近平總書記在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開幕式上發表主旨演講時宣布,中央將支持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並將之上升為國家戰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推動京津冀、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等地區增強中心城市輻射帶動力,形成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助推力。
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對國家及南京發展有著怎樣的重要意義?南京在這個國家戰略中如何定位自己,又該怎樣抓住機遇推動自身發展?就此,記者對話南京大學長江產業經濟研究院院長劉志彪教授。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貫徹新發展理念,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長三角一體化上升為國家戰略,意味著這一地區將在建設我國現代化經濟體系中擔當主力軍和先鋒先導。”劉志彪表示,作為長三角最重要組成部分之一的南京,要將自己定位為長三角西北部地區開放中心,規劃建設一個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在內需為主的新時代改革開放中爭做主力軍,輻射帶動江西、安徽、蘇北乃至長江中上游的發展。
通過推進區域經濟一體化來加速經濟發展,是習近平總書記在實踐中長期堅持和貫徹的重要工作方法。
記者:經過多年發展,現在將長三角一體化上升為國家戰略,有著怎樣的考量?對這一區域的未來發展意味著什麼?
劉志彪:長三角一體化上升為國家戰略,意味著長三角這一區域的發展,將在我國經濟發展中起示范和典型作用,尤其是在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中擔當主力軍和先鋒先導。同時,長三角地區將成為我國落實新發展理念、推進高質量發展的一個標杆。
記者:為什麼?
劉志彪:通過推進區域經濟一體化來加速經濟發展,是習近平總書記在實踐中長期堅持和貫徹的重要工作方法。總書記在福建工作時,就提倡建設海峽兩岸經濟發展合作區,在浙江工作時專門到上海和江蘇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他到上海擔任市委書記時間雖然不長,但多次提出要發揮上海的龍頭作用,以此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到中央工作后,總書記將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一些經驗放到京津冀協同發展中。這次總書記宣布中央將支持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並將其上升為國家戰略,是將一體化作為大國經濟區域發展一個舉措,作為推動區域協調發展的重要思想和方法,也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的體現。
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我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跨越關口的迫切需要,也是我國發展的戰略目標。作為我國經濟發展最發達區域,長三角是最有條件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區域。從這個意義上講,長三角一體化上升為國家戰略,主要意義就是為下一階段我國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提供一個示范。
十九大報告提出“創新引領率先實現東部地區優化發展”。率先實現東部地區優化發展,東部有條件的地區要率先實現現代化。而東部地區條件最好的顯然是長三角。長三角一體化上升為國家戰略,是落實十九大報告這一目標的舉措。尤其是在這一國家戰略的實施過程中,要求上海發揮龍頭帶動作用,蘇浙兩省各揚所長。可以說,如果長三角把這個國家戰略做好,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經驗變成可復制、可推廣經驗和做法,就可以在中國新一輪改革開放中充當領頭羊。
長三角一體化上升為國家戰略,有利於我國高起點推進和深化新一輪改革開放,並將長三角地區建設成為新一輪改革開放的標兵。
長三角將是中國推進更高層次改革開放標准的制定者和示范區。中國改革開放,早年廣州深圳發展比較快,但中國加入WTO之后,主要是浦東的開發開放帶動長三角開發開放。長三角地區得益於國際市場開放,通過自貿區等國家戰略的實施,增長發展最快。
不過,過去這種出口導向的開放,現在遇到了一點問題和困難,要求我們將以出口導向的開放,轉化為更高水平的開放,不僅局限於出口,還要擴大進口﹔不僅要吸引外資,還要出去投資,參與“一帶一路”建設。這方面需要長三角先行先試,為全國探索經驗。
長三角一體化上升為國家戰略,還有一個意義,就是改革開放的戰略布局相對來說完善了。過去,我們有東北振興、西部大開發、粵港澳、京津冀協同發展等國家戰略,就是經濟發展最好的長三角沒有區域性的國家戰略。這次長三角一體化上升為國家戰略,對完善國家改革開放戰略的總體布局有著很大意義。
如果南京可以轉向內需為導向的開放來重點開發國內市場,將自己的科教優勢發揮出來,打造自己的品牌,就可能在新一輪開放中佔領制高點。
記者:南京是長三角地區唯一的特大城市。在您看來,長三角一體化上升為國家戰略,南京的發展機遇在哪裡?
劉志彪:南京是長三角地區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長三角離開南京這一極,就不能叫長三角了。
南京在長三角的地理位置中處於西北方向,在長三角區域發展中起到一個支撐點作用,是長三角北部地區改革開放的先鋒城市。這主要表現在南京的經濟結構越來越向大都市方向和性質方面發展,包括科技實力、城市結構、城市功能、產業體系、現代服務業等,發展得都不錯。
改革開放40年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南京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由傳統工業城市轉變為現代產業新城,產業轉型升級取得重大進展,化工產業佔比從過去的三分之一下降到五分之一,戰略性新興產業佔規模以上工業比重達到40%,服務業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60%,成為全國第11個經濟總量過萬億城市﹔由科教名城邁向創新型城市,被國家確定為全國唯一的科技體制綜合改革試點城市。上海社會科學院最近公布的《長三角城市群科技創新驅動力指數排名報告(2017)》顯示,上海綜合得分排名第一,南京第二,科技創新績效指數南京排名第一。
然而,在長三角一體化中,南京的表現是長期不溫不火,相對地位有點塌陷。
記者:您能分析一下原因嗎?
劉志彪:客觀原因是中國第一輪改革開放尤其是對外開放,幾次機會都跟南京搭不上邊。
現在,出口導向的開放受到新一輪全球化的影響,開始轉向以內需為導向的全球化,中國除了要向西方國家開放外,還要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開放。因此,目前對內開放的潛力最大,最大的開放是向長江中上游開放。可以說,新一輪全球化中,中國的開放不是以出口為導向,而是以服務於中國的市場化和城市化進程為主的內需導向,既吸收外資,也要吸收技術人才等更先進的資本到中國來創業、投資和技術創新。
南京的發展機會就在這裡。長三角一體化上升為國家戰略,南京可將發展定位為長三角西北部地區開放中心,在內需為主的新一輪全球化中做主力軍,輻射帶動江西、安徽、蘇北乃至長江中上游地區的發展。
記者:立足這樣的發展定位,南京的優勢何在?
劉志彪:我認為,南京有這方面的優勢和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