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IT科技资讯平台,关注科技、手机、电脑、智能硬件、电脑知识!
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 > 科技通讯 >

南京农业大学3项成果摘得2018年国家科学技术奖

导读:

龙虎网讯  (通讯员 南农宣 记者 张璐) 今天(1月8日),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人民大会

龙虎网讯  (通讯员 南农宣 记者 张璐) 今天(1月8日),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南京农业大学共有3项成果获奖,其中,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项。“菊花优异种质创制与新品种培育”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梨优质早、中熟新品种选育与高效育种技术创新”、“创制杀菌剂氰烯菌酯选择性新靶标的发现及产业化应用”两项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其中,菊花课题组负责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陈发棣带领团队历经20多年的积淀,先后收集保存菊花及其近缘种属植物5109份,保存数量居世界首位;从中鉴定出菊花近缘种属抗蚜、耐寒等优异抗性种质78份;并首次发现了黄金艾蒿、细裂亚菊分别是菊花抗蚜、耐寒育种的最优种质;首创基于控制授粉、胚珠拯救和杂种多色基因组原位杂交鉴定的菊花属间抗性种质创制技术,创建属间抗性种质利用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相结合的菊花高效育种技术,在此基础上,突破了抗性和花色、花型、株型等性状的综合改良,率先育成绿色、乒乓型和风车型等优质高抗新奇特菊花新品种49个,为我国菊花品种更新和产业升级做出了重要贡献。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团队不仅深耕菊花的基础研究,还积极面向产业经济主战场,开展精准扶贫,激活农家庭院经济,帮助农村增收农民致富,其中,在贵州麻江的菊花产业扶贫,还入选了教育部精准扶贫的十大案例。团队创建的“菊花园”模式在全国20多个省市推广复制,在我国的美丽乡村建设、休闲旅游农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国家梨产业体系首席科学家、南京农业大学张绍铃教授团队研发的“梨优质早、中熟新品种选育与高效育种技术创新”成果,解决了我国三大水果之一——梨的“好吃好看又好种”的一揽子技术问题:为梨家族描绘了一个完整详细的“族谱”,创建全世界涵盖最丰富地理生态型的梨种质资源库,并基于梨全基因组图谱揭示梨的分子遗传基础,用分子标记定位重要性状,精确定位了决定每个品种何时开花、何时结果,果实风味、果实外形“变大变小变漂亮”的基因,掌握了控制这些性状的“通关密码”,创建梨高效分子辅助选择和远缘杂交育种技术体系,应用于育种实践,在梨树的育苗期内,就可以像在自助餐厅一样选择需要的性状,把梨的育种从“盲人摸象”似地长期作战,变成了高效精确的“靶向选择”,从而节省了大量的育种时间和育种用地,更有效提高了育种的效率,育成了优质早熟、中熟及特色红梨新品种4个,优化了梨品种结构。把“精确种梨”发挥到极致,创新梨提质增效栽培技术,发明倒“个”形高光效新树形、梨树液体授粉等技术,实现了良种良法配套,有力地促进了梨产业的技术进步和梨农的增产增收,加快了梨农奔小康的进程。

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周明国教授团队研究发现了杀菌剂极其重要的新靶标——肌球蛋白-5,该靶标能被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杀菌剂氰烯菌酯“靶向”作用,精准防控引起小麦赤霉病和水稻恶苗病的“镰刀菌”。该成果还探明了肌球蛋白变异分化规律,对其潜在的抗药性风险进行了可控性预测和分析,并以此为基础,研发了以肌球蛋白抑制剂氰烯菌酯为核心技术的多种增效复配制剂及配套应用技术,有效发挥了扩大抗菌谱、治理抗药性、控制镰刀菌毒素、促进作物健康生长等不同作用,解决了镰刀菌病害难以防治的世界难题。该团队还在探明传统杀菌剂多菌灵抗性机制的基础上,发明了LAMP简便、快速、高通量实时检测抗药性的方法,构建了在多菌灵抗性发生严重地区进行示范推广的新策略。在全国10省市自治区大面积推广应用氰烯菌酯防治小麦赤霉病和水稻恶苗病的药效及增产效果与使用传统农药多菌灵、咪鲜胺等形成了鲜明对比,加速了成果的推广应用。该成果构建了从基础研究至应用技术研发的农药系统性创制新模式,实现了我国农药原始创新的重大突破。

“这是南农大历史上第一次,三项成果共同摘得大奖,颁奖节点恰逢学校复校40周年,书写了学校历史上里程碑意义的一页。也是南京农业大学教师践行服务三农,科技支撑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生动事例。”南京农业大学副校长丁艳锋告诉记者,2011年以来,南京农业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数量11项,其中技术发明奖4项,科技进步奖7项,这些获奖成果内容的学科分布既体现了学校的科研特色与学科优势,更体现了学校科研工作者主动对接国家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战略,在奋力建设“双一流”的进程中,不懈追求学术顶峰,同时将论文书写在大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