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湾村
驻湖州记者 杨君左 通讯员 王舒君
正值寒冬,气温低迷,但在安吉梅溪镇三山村郁金香花田里,12万个郁金香花球却不畏严寒,抽出了郁郁葱葱的嫩叶。“再过些日子,郁金香就都开了。春节假期,到安吉来的游客可以来这儿赏花!”花田主人魏欣杰兴致勃勃地告诉杭州日报记者。
乡村振兴,文化先行。素有安吉“小上海”之称的梅溪镇文化底蕴殷实厚重,代代相传。近年来,该镇利用先天文化优势,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把村庄当景点来打造,以深厚的文化铸魂,精心打造富有“村味村韵”的村庄文化亮点,助力乡村振兴。
文化古村蜕变为“郁金香小村”
三山村的郁金香花田预计在今年春节期间将华丽转身为一片郁金香花海。魏欣杰缘何选择到三山村来开发花田?“因为村子里有传统文化底蕴,内涵丰富,以后游客除了能赏花,还能访古,将是非常美妙的体验。”魏欣杰对三山村的肯定也缘于近年来三山村对“文化传承”的重点定位。
三山村党支部书记徐胜则表示,待到条件成熟后,村里还将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将三山村打造成为有花海景观、旅游业态、产业支撑的“郁金香小村”,带动村里的农业休闲旅游产业发展,让村里百姓的腰包鼓起来。
“通过努力,村里已成功引进了农业旅游项目、三山初夏农业项目等,并与高校合作挂牌成立了产学研基地,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鲜血液。”徐胜则说,眼下三山村正在积极深入挖掘古树、古桥、古庙、古道等六古文化,充实乡村文化,为乡村经营夯实基础。
借力非遗文化助推乡村振兴
“除三山村外,梅溪的上舍村、马村等无不是想尽办法,借力传统文化让乡村振兴充满了活力、生机。”梅溪镇相关负责人说。
与三山村挖掘古文化不同,梅溪镇的马村则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为乡村振兴加分。“马村利用蚕桑生产技艺这一非遗资源和苕溪美景桑园相结合连续举办了五届蚕桑文化节,每年吸引游客近2万人次。”马村村党委书记李志能说,蚕桑文化助力乡村振兴是马村近年来的发展思路,村里重点打造蚕桑文化,将马村蚕桑文化和马村地域农耕文化进行了深入挖掘。李志能介绍,村里还投资200万元打造了一座“蚕桑文化馆”,馆内展示了蚕桑发展和丝绸文化历史,为马村增添了一张特色的文化名片,该文化馆已成为“中国·安吉生态博物馆”的十二个分馆之一。
不仅如此,马村还紧抓被列入笔架山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机遇,计划未来几年着力打造含农耕博物馆、桑园生态开发示范区、蚕桑文化展示等内容的“紫色产业示范区”,做精蚕桑休闲观光产业,建设规模达6410亩。李志能表示,要做好文化+产业力促乡村发展,讲好乡村振兴中的马村故事。
深挖水文化确立发展新方向
“水文化”是梅溪镇发展的又一重点。素有“临港驿码头、田韵生态仓”之称的梅溪荆湾村,依托苕溪水文化,文化礼堂环湖而建,并深度挖掘水文化,建起了民俗文化馆——“荆湾记忆”,各种与渔、鱼有关的小品和墙绘随处可见,还引进客商投资民宿,进一步发展乡村旅游。
凭借着荆湾村的滨水资源、田园风光和民宿风情,梅溪镇里引入了“溪上桃园”项目,欲打造集休闲采摘、观光科普、餐饮住宿、文化创意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项目还计划引入农耕文化体验园、老手艺作坊、一分田体验园等,让游客深度参与其间。该项目对村里的农业生产起到了示范和引领作用,也给村庄经营带来了新的方向。
“乡村振兴因文化点亮更加有力。”梅溪镇党委书记陈小龙表示,要以文化融入乡村振兴为主线,把文化引导贯彻融入乡村振兴全过程,为促进乡村的整体振兴有效发力,推动乡村振兴快速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