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IT科技资讯平台,关注科技、手机、电脑、智能硬件、电脑知识!
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 > 科技通讯 >

科创板:科技成色足创新动力强

导读:

日前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以关键制度创新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科创板要真正落实以信息披露为

日前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以关键制度创新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科创板要真正落实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证券发行注册制。作为资本市场改革的“试验田”,科创板的推出将大大提升我国资本市场的活力和韧性。

“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主要服务于符合国家战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市场认可度高的科技创新企业”,科创板定位鲜明。截至5月20日,上交所已受理110家企业在科创板上市的申请。总体来看,这些科创企业财务表现优秀、有拿得出手的“硬科技”,不少是细分行业龙头和“隐形冠军”。

科创板热了!

自3月18日接受企业申请以来,至5月20日上交所已受理110家企业在科创板上市的申请。如此多的企业集中申请,体现了中国经济的巨大潜能和科创板巨大的发展潜力。目前,这些企业正按规定流程接受监管机构的审核问询和全市场的公开检验。

“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主要服务于符合国家战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市场认可度高的科技创新企业”,科创板定位鲜明。申报企业是否符合预期?如何理解“科创”二字的深层含义?如何更好地实现创设目标?记者进行了采访。

科创属性更突出

整体看,已受理企业基本符合板块定位

“整体来看,科创板已受理企业基本符合科创板的定位,财务、科技、成长表现均好于A股整体。”安信证券近日发布研究报告,对4月24日前受理的92家科创板申报企业进行详细分析,得出了上述结论。

从盈利能力看,92家科创板受理企业的情况强于目前A股中小板和创业板(以下简称“中小创”)总体水平。2018年归属母公司净利润(以下简称“净利润”)方面,科创板受理企业平均达到1.7亿元,中小创企业平均净利润为1.6亿元;科创板受理企业2018年平均毛利率达到52%,中小创为34%。科创板受理企业呈现出小而强的特点,尽管营收水平总体低于中小创,但更能反映经营绩效的盈利能力指标优势明显。

从成长性角度看,统计2016—2018年的营收和净利润增速(整体法),92家科创板受理企业营收增速平均为35%,中小创为22%;科创板受理企业整体法计算下的近3年净利润平均增速为43%,远高于中小创近3年平均增速。

从行业类别看,科创板受理企业主要集中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和高端装备等产业。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32家,生物医药21家,高端装备17家,新材料企业10家,这与科创板的产业领域定位比较吻合。受理企业研发人员占比平均达到了33%,研发投入占营收比重平均达12%,科创属性比较突出。

安信证券的数据还显示,从招股书预计市值和营收规模来看,预计市值50亿元以上的公司26家,预计市值20亿元以下的21家,其余45家预计市值在20亿—50亿元之间。营收规模在3亿元以下的26家,3亿—10亿元的42家,10亿元以上的24家。这种橄榄型分布与中国科技企业整体特征相符。

华兴资本集团董事长包凡认为,及时推出的科创板直指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以及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而这类企业正代表着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核心力量。

隐形冠军更多

外界对部分科创企业的认知还“在路上”

“申请企业够不够科技?对科创板申报企业科创含量的议论,很大程度上与企业知名度有关。看结果,人们习惯盯着明星企业;看过程,科创板应该重点服务‘在路上’的科创企业。”国开科创金融总裁于江说,评价科创板申报企业,不能只盯着明星企业,事实上,申报企业中有不少科创类“隐形冠军”和细分行业龙头。

为验证这一观点,记者随机选择了一家已受理的上海公司进行实地走访。其招股书的行业定位是“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表述比较抽象,但实地走访看到的比招股书上看到的要震撼得多。

这家公司由在读博士联合几位同学创立,主要服务科学家及实验室,支持包括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头部企业的前沿研发。在这类服务出现之前,众多本土实验室必须采购价格昂贵的进口试剂,并不时面临敏感领域科研试剂被国外公司封锁的窘境。该公司通过提供专业服务,大幅降低了科研成本。

至今,该公司已向100万名科研人员提供了专业服务,产品线涵盖科研试剂、实验室仪器、实验耗材、实验家具等品类。在为本土科研提供专业服务的同时,公司也不断进行技术迭代,实现了长足发展,体现出了较高成长性。

除了社会舆论对“在路上”的科创企业认知不足外,服务于科创企业的中介机构对科创行业和注册制的认知也严重不足。

上海证券交易所指出,目前,科创板申报企业招股书对科技创新相关事项披露还不够充分,对企业业务模式披露不够清晰,风险揭示不够到位,信息披露语言表述也不够友好。上交所提醒说,招股书存在的上述问题,有的是多年来习惯做法所致,有的与准备科创板发行上市申请、编制招股说明书的时间仓促有关。这些都可以在接下来不断地调整、适应中逐渐转变。

一位专营赴美IPO业务的资深投行人士指出,“更大的挑战来自于保荐人是否可以静下心来钻研发行人的硬技术和核心竞争力在哪里,怎么更好地将这些优势体现在招股书等材料上,向买家推荐并给出买卖双方认同的价格。”他认为,国内保荐人急需提升执业能力,这也是国内保荐机构与境外投行最大的差距所在。要拉近差距,发行人和中介机构必须深刻理解试点注册制的改革理念,在发行上市环节严格落实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监管要求。

对投资者要求更高

企业的“科创成色”最终须由投资人判断

试点注册制是科创板建设的最重要内容之一。那么,审核机构是否要负责对企业的“科创成色”做出实质判断?    

“企业的价值最终还是应该由投资者和市场来判断。”高瓴资本集团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张磊认为,国家设立科创板,是要进一步强化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支持和培育科技创新等新兴行业发展,同时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在监管制度环境逐步完善的前提下,市场将进一步决定企业发展的成色,而越来越多践行价值投资的实践者又将进一步实现资本的高效配置。”

为保障“科创成色”,科创板推出了一系列制度安排:发行人需要对自己是否符合科创板定位进行自我评估,中介机构需要核查把关出具专项意见,并在招股说明书中充分披露科创属性。上交所科创板审核中心的工作,就是围绕信息披露这个核心,督促发行人充分披露技术先进性的衡量标准、利用先进技术开展生产经营的情况、技术投入和研发风险等。

在注册制这一资本市场重大制度创新之下,在信息充分披露的基础上,科创属性和技术先进性的高低,应当主要交给市场机构和投资者来判断,并由其通过是否购买发行人股票、以什么样的价格购买来“举手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