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在全行业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趋势下,稳增长与防风险摆在了更为重要的位置,科技在金融领域预计将迎来更深层次的应用与发展。
中航信托董事长姚江涛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整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机组成部分,随着实体经济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入,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样需要深化拓展,这也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
在业内人士看来,发展金融科技有助于推动并优化金融基础结构,提升金融服务效率,从而进一步推动我国经济发展,而发展金融科技也是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大方向。
金融科技介入推动高质量服务
近年来,随着以制造业为代表的各产业领域的新业态、新模式、新技术不断涌现,在其发展过程中,除基本的投融资需求外,保险、证券、基金、财务顾问等多样化的金融需求日渐增多,传统的金融服务模式已无法完全满足企业的各类金融需求,业务、产品、服务的创新越来越多。
在此基础上,金融科技的介入帮助金融机构在实现模式创新的同时,也解决了困扰多年的各种难题。
实践证明,金融科技在解决金融领域长期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上有显著作用,借助科技能够挖掘分析数据以提供丰富且可靠的信用信息,助力金融体系的高效运行。此外,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还可以为各个市场主体提供资源配置的有效信息,帮助其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提高风控能力、降低服务成本,将金融服务有效接入以往无法触及的中小微企业及弱势群体。
作为快速发展的新兴业态,金融科技具有金融与科技的双重属性,一方面要注重防范化解各类金融风险;另一方面还要立足实体经济需求,特别是小微、“三农”、绿色等领域,优化调整金融体系结构,促进金融资源有效配置和经济结构调整,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效率。
对此,姚江涛也强调,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有自身的侧重点,需要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基础上,着重调整优化金融体系结构,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的金融服务。
金融机构可以充分发挥制度优势,综合运用多元化的金融科技工具贯穿整个产业链,提供差异化的金融服务方案,与所服务的企业共同搭建良好的行业生态圈。
科技能力助金融机构防风险
精准有效处置重点领域风险,深化金融改革开放,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坚决打好防范化解包括金融风险在内的重大风险攻坚战,推动我国金融业健康发展,是我国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特别强调的发展问题之一。
事实上,在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的过程中,金融资源流向实体经济,但创新所带来的潜在金融欺诈等风险的出现,也是金融科技在服务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需持续探索并解决的问题。
当前,金融科技企业主要通过向传统金融机构输出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风控能力,帮助机构构建贯穿全生命周期的风险识别、分析、决策系统。与此同时,积累经验并通过深度学习等,对技术进行迭代升级,与金融机构一起提升风险管理能力。
目前来看,通过新技术构建风控“屏障”已成为金融机构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建立风险防控体系的必由之路。在这其中,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也已经对传统的金融风险管理模式带来了新的变化。
有分析人士认为,金融科技的应用没有好坏之分,构建适合金融机构自身业务战略、组织架构与风控需求的金融科技规划就是恰当与合适的。金融机构需要将大数据能力、人工智能能力等技术能力作为核心能力进行建设。
从实践来看,人工智能正更多地应用于金融风险的管理中。在金融服务更多地通过互联网平台触达用户时,可用数据较以往更多,通过人工智能的机器学习与大数据两大核心技术,进行不断的自我更新、调整与迭代,进而从更广维度、更深层次的大数据中把握风险规律,令风险管理更加精准。
依靠实业才能走得更远
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是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金融科技的发展也不能脱离服务实体经济、服务普惠金融这一基本职能。
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解决的是当前过程中所存在的突出矛盾,而首当其冲是要进一步提升普惠金融服务水平,改善中小微企业、民营企业以及弱势群体的融资环境与金融服务环境。
当前,金融科技是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核心方式。在京东数字科技CEO陈生强看来,数字科技的服务边界可以不断延展,不管是通过金融科技去服务实体经济,还是以产业数字化的方式去连接金融,最终都是以实体经济的发展为落脚点。
提升实体经济的增长动力,推动中小微企业健康发展,除了金融的数字化服务外,还可以通过实体产业数字化的方式来建立起金融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连接。
陈生强认为,数字科技已经成为实现数字经济的关键手段,数字科技可以为实体经济创造新动能。数字科技公司要与实体产业进行共建,在多方共建的基础上,行业各方将实现互惠共赢,共同去分享产业成本降低、效率提升和终端用户体验升级所带来的增量价值。
可以预见,在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深化下,资本市场活力将进一步提升,为增加实体企业融资供给带来更大的空间,同时在数字技术的助力下,更有效地防控系统性金融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