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黑龍江:“糧食科技”滿足“挑剔舌尖”
用大豆制成的“素肉”替代肉制品,滿足減肥人士等群體的需求﹔“家用磨米機”瞄准人們對大米品質的更高要求﹔“大豆冰淇淋”解決了部分乳糖不耐受群體的苦惱……
記者在近日於哈爾濱舉辦的“黑龍江糧食科技活動周”上看到,“糧食科技”的進步正在不斷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舌尖需求”,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成果正在這個糧食大省悄然顯現。
記者在糧食科技活動周現場看到,一家生產“素肉”的企業吸引了多人駐足。展台前,大豆“素肉”被制成魚、火腿腸等模樣,味道與肉類相似,且更加細膩。
“‘素肉’就是以大豆蛋白為原料,經過粉碎、調制、造型、蒸制等工藝生產的產品,是一定程度上能代替動物蛋白的植物性食品,受到了素食愛好者、減肥人士等群體的歡迎。”企業工作人員王超說。
而在另一處展台上,一種形似電飯煲的家電特別顯眼。“這個不是電飯煲,是‘家用磨米機’。”這種磨米機的生產企業負責人王學岩解釋說。
王學岩告訴記者,這種家用磨米機是為了滿足一些消費者對新鮮大米的需求而生產的。“磨米機可以做到現吃現磨,最大程度保持了大米的新鮮度。”
在王學岩看來,如今消費者的需求越來越多元,消費也在不斷升級。“我近年來一直在做調研,跑遍了各地的早市夜市,最開始產品一年隻賣出了500台左右,現如今每年能達到兩萬多台。”王學岩說。
除了“素肉”、家用磨米機,在糧食科技活動周上,大豆冰淇淋、多谷雜糧粉等產品也在彰顯著糧食科技的力量。
“我們要繼續深入推進糧油加工業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增加適銷對路的優質糧油產品供給能力。”中國糧油學會首席專家王瑞元認為,糧油加工業要滿足人們生活水平日益增長的要求,增加優質化、多樣化、個性化、定制化糧油產品的供給。
黑龍江省糧食局工作人員介紹,作為我國產糧大省,黑龍江一直堅持“科技興糧”,通過組建科技聯盟、搭建科技成果轉化平台等方式,促進科技研發機構與企業對接,推動“產學研用”結合,從而促進糧食產業高質量發展。(記者楊喆)
(責編:鄒慧、張喜艷)
人民日報客戶端下載手機人民網人民視頻客戶端下載
推薦閱讀
一顆巨型小行星將於2029年飛掠地球 根據美國宇航局(NASA)公布的最新數據,一顆直徑約335米的巨型小行星“死神星”,將於2029年與地球擦身而過。據悉,人們屆時將可能通過肉眼見到天空中的光點,見証與“死神星”的距離。 【詳細】 社會政法︱社會熱圖
小伙突感幸運試手買彩票 中51.64億元頭獎據英國《每日郵報》報道,來自美國威斯康星州韋斯特阿利斯的24歲男子曼努埃爾·弗朗哥(Manuel Franco)在威斯康星州新柏林的一家彩票店買了一張彩票,結果中得7.684億美元(約合人民幣51.64億元)頭獎。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