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通讯 2016年第4期
文学大本营
刘奇葆在“走向世界的中国儿童文学”座谈会上强调 坚守文学价值 彰显中国精神
当前儿童文学发展状况——李敬泽
法治文学展新颜——在最高人民法院文艺创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白庚胜
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
毛泽东第一次进入藏族地区——降边嘉措
“深扎”笔记
由来已久的心愿——刘庆邦
乡土血脉——杨雪
观象台
神道教与“侵略神社”——日本对中国的文化侵略连载之十四——王向远
我们站在新的起点上——金波
动听的中国故事才能获得国际认可——李学谦
创作心路
儿童文学创作中的几点体会——曹文轩
正在连接
品味苦辣酸甜 与命运握手言和——蒋萌
父亲、木匠和书柜——林培源
对蒙古国诗歌翻译的追寻——哈森
走出自我重复的囹圄——乔忠延
变化即出路——王方晨
万千美感与深情,安慰此人生——卢文丽
作者·编者·读者
我的阅读经历——散文阅读——梁衡
编辑不仅仅是一门学问——杨晓升
往事如歌
策马扬鞭笔游击——1939年的“作家战地访问团”——金玉良
那一棵老槐树——崔道怡
作家权益
这个被吸血的队伍里有你吗?——韩小蕙
文学天下
为电力放歌——王树民
金融作协的文学梦想与作为——付颀
文坛备忘录
封二 陈 毅的诗
封三 李志民的词
刊物介绍
《作家通讯》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人手一册的内部刊物,创办于1953年4月。当时的全国文协党组书记邵荃麟在《作家通讯》的《发刊词》中写道:“出版这个刊物的目的,是为了加强作家之间的联系,交流作家创作工作上的经验。”刊物封面上那清新秀丽的“作家通讯”几个字,是沙汀约请茅盾先生题写的。中国作协原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束沛德是《作家通讯》的第一任编辑。58年来,茅盾先生当年用毛笔题写的刊名一直没变地印在封面上,邵荃麟先生定下的办刊宗旨也一直没有改变。一直在变的是中国作协每年递增的会员人数,如今的作家协会会员已经达到九千多人,加上给各地文化单位的赠阅,这是一个数量近万的受众群体。遍观中国之文学刊物,没有任何一个刊物在拥有如此整齐和高层面的读者群体方面可以与之比肩。《作家通讯》的封底印着四句话:“文坛精英漫步的园地,文事动态瞭望的窗口,连接文人网络的桥梁,传报作家心灵的青鸟。”是为刊物的定位,也是我们给自己的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