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IT科技资讯平台,关注科技、手机、电脑、智能硬件、电脑知识!
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 > 科技通讯 >

工科会驱动金华科技创新转型发展

导读:

  作为省内起步最早、举办届数最多的科技洽谈会,一转眼,工科会已走过20个年头,成功举办了17届(从20

  作为省内起步最早、举办届数最多的科技洽谈会,一转眼,工科会已走过20个年头,成功举办了17届(从2013年起改为每两年举办一次)。截至目前,全市通过历届工科会已累计签约实施产学研科技合作项目2200多项、协议合作金额56.78亿元。

  提升“内力”聚合创新资源

  “如何实现应急救援装备上的发动机技术自主可控?”这是今年以来派尼尔科技董事长杨慧明思考最多的问题,“我还要把这个问题带到今年工科会上,希望能听到同行以及专家学者更多不同的建议。”

  从园林电动工具到附加值更高的舷外机,在制造业打拼了15年的杨慧明,一直在不断调整公司产品结构。而连续7年参加工科会的经历,让杨慧明一次又一次喜提科技“大礼包”。

  2016年,杨慧明遇到了小型手持式油动力园林工具的出口环保排放技术难题。关键时刻,市科技部门主动牵线搭台,帮助杨慧明利用工科会向外界发布这一技术难题信息。该信息被英国一家百年公司驻上海分公司捕获,对方主动上门联系,难题得以迎刃而解。如今这家英国公司已成为派尼尔的长期技术合作伙伴。

  和派尼尔一样,多年来,工科会作为引技术、找依托,实现工艺升级、产品换代的有效途径,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青睐,也让一大批金华工业企业通过工科会这个平台走上内生增长道路。

  数据显示,在目前我市77家省级隐形冠军(培育)企业中,有59家是工科会的“常客”;在2018年市区纳税超千万元的55家工业制造企业中,有42家参加过工科会并签下科技合作项目。

  形成“合力”助力成果转化

  作为金华工科会的“老朋友”,浙江大学机械学院教授胡树根自1999年首届工科会开始,就与金华结下不解之缘。

  在胡树根看来,金华产业门类齐全,产业结构以中小民营企业为主,但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进入高质量竞争态势,民营经济的机制优势逐渐弱化。而作为省内起步最早的“工科会”就是地方政府提振产业创新发展的关键抓手。这些年,工科会上仅与浙江大学累计达成的合作项目就有206项,涉及合同总金额3.54亿元。

  “金华大多数企业家都十分务实,我们作为高校技术输出方,经常能听到企业家们说,‘研发放心干,资金问题我们有政策’。”胡树根说,正是因为金华政策好,他和他的团队被引进中科院金华科技园,自此开始在金华创业,专门为本地企业提供“机器换人”智能制造技术解决方案,承担金华汽摩配行业“机器换人”智能制造工程服务平台。截至目前,胡树根的团队已成功为20余家金华制造企业提供完善的“机器换人”智能制造生产线解决方案,开发出各类工业新产品20余件。

  据市科技局统计,工科会一路走来,目前全市已先后与高校院所设立46家技术转移中心,引进高校院所共建了28家新型研发机构,1400余家企业与高校院所长期开展紧密合作。

  巧借“外力”加快要素集聚

  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金东区科技局局长徐双弟已连续组织金东区企业参加7届工科会。他每年都会对参会企业重复一句话:“工科会是金华一块金字招牌,是破解企业技术难题的重要平台。大家一定要充分把握这个机会,多交流多接触。”

  “对于很多民营企业来讲,创新早已不是口号,而是‘存亡之道’,但又因自身研发能力有限而踟蹰不前。”徐双弟认为,能否帮助企业走出生存和发展的困境,关系到我市经济增长后劲。利用工科会这一平台,不仅能帮助企业与国内著名高校院所开展科技合作,引进项目资金,吸引人才,拓展合作渠道,还能全面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整体竞争力。

  对此,参会企业也是感同身受。来自金东区的浙江大众齿轮有限公司连续参加5届工科会,总经理助理叶素彬说,每次参加工科会,都能收获行业最前沿的新理念、新技术,接触到不同的科研院所,碰撞出不同的思想观点。

  如今,徐双弟经常能在工科会上看到:一张洽谈桌前,一边是企业家不断提出问题、设想,另一边是院士专家积极回应。两者之间的思想碰撞擦出一朵朵小火花,照亮了令人期待的“产学研”合作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