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東京2月25日電 通訊:核禁區內的大工地——走進福島污染土處理設施
新華社記者華義
通往福島第一核電站的公路兩側,堆積著無數大型黑色袋子,裡面是福島核事故后清理出的核輻射污染土(簡稱污染土)等廢棄物——這是日本政府和東京電力公司面臨的巨大挑戰。把這些污染土堆放路邊並不能一勞永逸,更多工作有待進行。
記者日前應邀參觀了位於福島第一核電站附近的污染土中期存放設施——核禁區內佔地約16平方公裡的一處巨大工地,那裡是接收和處理污染土的專用場所。
2011年3月福島第一核電站發生核事故后,大量放射性物質經由空氣散布到福島等地的森林、農田、鄉村中。為了清除地表核輻射污染物,讓土地恢復到可以利用的水平,日本政府、福島縣和東京電力公司進行了長期的清理工作,將地表5厘米至10厘米深的污染土等“刮地皮”式地收集起來。
日本環境省有關資料顯示,截至2018年3月,除了佔福島縣面積約2.3%的核“返鄉困難區域”(即目前的“核禁區”)外,福島縣其他地方的清理作業已基本完成,大量黑色垃圾袋暫放在田間地頭。為了集中存放污染土,日本政府和東京電力公司租借福島第一核電站周邊核禁區內的大片土地,2015年3月開始建設一個計劃存放期限為30年的污染土中期存放設施。
應日本外國記者中心邀請,記者來到橫跨雙葉町和大熊町兩地的這一巨大設施參觀。雖然說這裡是核禁區,但並非無人區。據介紹,這裡目前每天有約5000人在從事處理污染土的工作,是一個巨大的工地。
在該設施的信息中心,日本環境省福島地方環境事務所官員平塚二朗進行了整體介紹,隨后記者領取了頭盔、手套和口罩,乘車前往該設施的污染土接收、分選中心以及一個污染土填埋場參觀。
和之前在道路上看到的景象類似,沿途可以看到不少廢棄民宅,還有一些施工車輛和人員等。記者攜帶的輻射檢測儀顯示,車內的輻射值最高為每小時2.547微希沃特,即如果不採取防護措施,一年的輻射值約22毫希沃特。相比之下,全球平均人均自然輻射值約為2.4毫希沃特。
我們首先來到一個污染土填埋場。站在護堤上望下去,可以看到不斷有大貨車運送傾倒黑色土壤,還有幾輛推土機和挖掘機在作業。據介紹,這裡能填埋約40萬立方米處理后的污染土,底部鋪設有隔水層,盡量防止雨水滲透至地下。
隨后我們乘車來到了接收、分選中心。來自福島全縣各地、裝有污染土的黑色袋子都被運送到這裡預處理。貼有信息標簽、重約1噸的黑色垃圾袋被逐個從卡車上吊起,經過破碎、篩選等程序,將袋內物品分為細小顆粒、較大顆粒以及可燃物等,分別進行填埋或焚燒,最后存放到相應設施中,少量放射性濃度超過10萬貝克勒爾的焚燒灰渣也保存於廢棄物存放設施中。
隔著車窗,可以看到數名戴口罩的工人在此忙碌。據介紹,核輻射環境從業者的年輻射值上限為50毫希沃特,5年上限為100毫希沃特。平塚二朗稱,這裡的員工尚未有輻射超標的情況。他說,將福島縣內各地的污染土全部搬入該設施處理還需要大約3年時間。相關資料顯示,截至去年10月底,該設施共運進來約155萬立方米的污染土等。
2015年,日本政府、東京電力公司和福島第一核電站周邊土地所有者洽談,簽下30年合同租地存土,並承諾30年后在福島縣外選址最終處理這些污染土等。日本環境省曾於去年10月作出統計,將有約1400萬立方米的污染土等被運到這裡存放,整個項目費用約1.6萬億日元(1日元約合0.06元人民幣),全部由東京電力公司負擔。
然而,對於30年后將如何處置這些污染物,日本政府和東京電力公司都難以給出明確答案。雖然日本環境省曾有計劃將符合一定標准的污染土用於道路建設等公共事業,或者用於種植非食用作物等,但是社會抵觸的聲音較大,日本媒體認為污染土再利用的前景不明。
(責編:王紅玉、楊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