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IT科技资讯平台,关注科技、手机、电脑、智能硬件、电脑知识!
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 > 科技通讯 >

通讯:拉贝墓前寄哀思

导读:

  新华社柏林1月5日电 通讯:拉贝墓前寄哀思

  新华社记者张远 田颖

  70年前的1月

  新华社柏林1月5日电 通讯:拉贝墓前寄哀思

  新华社记者张远 田颖

  70年前的1月5日,德国人约翰·拉贝去世。但他在南京大屠杀期间的善行从未被人遗忘。5日,数十名中德两国友人相聚德国首都柏林西郊的威廉皇帝纪念教堂墓园,共同缅怀拉贝。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南京被侵华日军攻破后,作为德国西门子公司驻南京代表的拉贝与多位国际友人奔走,组建南京国际安全区,为约25万中国平民提供了避难所,拯救了大批中国人生命。不少人在当天的追思讲话中,用“南京好人”“中国辛德勒”“恩人”“菩萨”等词来称呼拉贝。

  拉贝在灾难期间记录日军暴行的日记,成为揭露日军制造南京大屠杀罪行的铁证,也是近年来中德两国历史题材歌剧、电影、书籍的重要灵感来源和史实依据。

  几名德国华人、留学生当天擦拭了拉贝墓碑。墓碑左半侧稍凸起,碑面呈N型,代表南京英文名字的首字母。墓碑部分材料用的是来自南京特产的雨花石。拂去浮尘松枝后,人们献花、放置蜡烛,在清冷天气中,墓碑显得格外肃穆。人们随后在墓碑前低头默哀。

  沃尔弗拉姆·维克特的父亲是德国前驻华大使埃尔温·维克特,曾为《拉贝日记》的出版牵线搭桥。沃尔弗拉姆说,拉贝“在那样艰难的时刻,展现出了那样的勇气”,这种精神感染了许多人。

  托马斯·旺格勒12年前入职西门子公司。2009年,他曾观看中德合拍电影《拉贝日记》。“我为拉贝展现出的人道主义精神所打动,残酷战争中仍有那样的人性光辉。”

  旺格勒从西门子公司档案馆中查看了有关拉贝的故事。他说,西门子档案馆中至今仍存有拉贝在南京大屠杀期间所救助过的部分中国人名单,“620个人名,用蓝色墨水书写”,“人们熟悉二战时拯救犹太人的‘辛德勒的名单’,我们这里存有‘拉贝的名单’”。

  华人方宇在电影《拉贝日记》中饰演拉贝的中国助手韩先生。方宇说,他当时看过剧本后又找到了《拉贝日记》的历史资料,“我真的十分感激一个德国人能够为中国人做这么多贡献,挽救这么多人的生命”。“从电影中的角色也可以感受到那个战乱时代,拉贝为挽救中国人的生命所迸发出的伟大人性。”方宇说。

  南京人梁爽现供职一家德企,他从小就对拉贝的事迹十分熟悉。8年前到德国留学时,梁爽找到了拉贝墓地,并把悼念内容发到朋友圈,之后打听墓地位置的人越来越多。梁爽曾多次给同学、朋友和记者引路,带他们到拉贝墓地悼念。

  梁爽说,2014年中国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后,每年这天,他都会来到拉贝墓前,和许多人一起,寄托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