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IT科技资讯平台,关注科技、手机、电脑、智能硬件、电脑知识!
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 > 科技通讯 >

通讯:武陵山区民族自治县脱贫摘帽记

导读:

图为罗家坨苗寨。 陈超 摄

图为罗家坨苗寨。 陈超 摄

图为罗家坨苗寨。 陈超 摄

  民族特色旅游为贫困户打开致富门

  “养儿养女不用教,酉秀黔彭走一遭”。曾经流传在渝东南地区的这句老话,形象地诠释了重庆酉阳县、秀山县、黔江区、彭水县4个民族区县的生活条件。随着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养在深闺”中的旅游资源如今成为当地脱贫致富的“利器”,这4个区县正成为重庆吸引游客最多的地区之一。

  彭水罗家坨苗寨,是重庆境内最大的苗寨,2014年被国家民委命名为“全国首批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寨子依山而建,寨内木质结构的吊脚楼层层叠叠,错落有致,这里的苗歌享誉中国,但这里长期不为外人所知。

  苗寨里的村民靠种玉米、红薯、土豆等维持生计,村民家境都不宽裕。“公公患膀胱癌,三个孩子都要上学,丈夫又患肝病,自己也做了几次手术。”脱贫户谢琼说,她曾经一度对生活失去了信心。

  生活的转机源于镇里对罗家坨苗寨的旅游开发。

  罗家坨苗寨所在的鞍子镇从2016年开始,以农旅、文旅融合为着力点,分三期推进罗家坨苗寨提档升级改造工作。

  为鼓励村民发展乡村旅游,开办农家乐,镇里多方筹措资金200余万元,修缮了全寨43栋民房,并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民房修缮遵循“外貌民族化、内部现代化”原则,43栋民房全部改建成了民宿,拥有300多个床位。

  自从罗家坨开发乡村旅游以来,谢琼也搭上乡村旅游发展的“快车”。在政府统一设计规划下,谢琼把自家老宅改造成了农家乐、民宿,吃上了“旅游饭”,现在每年有10余万元纯收入。

  “政府帮了我,我也要帮其他人。”谢琼说,随着农家乐生意火了起来,慕名前来的游客也多了起来。“客人们很喜欢这里的土货,我平时就联系周边村民,把山货拿来卖给游客,增加收入。”在谢琼带动下,当地不少村民也吃上了旅游饭,日子一天天好了起来。

  近年来,彭水县将自然资源与民族特色文化相融合,大力推进“旅游+”战略,打造了蚩尤九黎城、阿依河、摩围山、乌江画廊、郁山古镇等五大精品景区和罗家坨苗寨、善感周家寨等25个乡村旅游示范点,年接待游客从554万人次增加到1700万人次,7500多户贫困农户通过旅游产业实现增收,旅游业已成为当地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

  重庆市民宗委提供的数据显示,渝东南民族地区五个区县2019年共实施扶贫项目5600个,投资63.56亿元,占重庆全市总投资的26%。重庆在民族地区优先实施产业扶贫、消费扶贫、就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等扶贫工程。自2017年7月以来,这些地区累计减少贫困人口7.8万余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0.7%,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1万元。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