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随着互联网化的深度普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行业搭载上这辆顺风车成功实行了转型。但直到现在也仍有一部分传统企业并未完全实行互联网化而遭到用户的频繁诟病,其中运营商就是最典型的代表。
||| 体制是最大羁绊
说起三大运营商,最先令人想到的是就是国企体制。提起国企,虽然不知道内部有何详细规定,但能肯定,有很多业务是它们自己也不能够主宰的。这一点从每过一段时间相互之间就要进行官员更换就能看出来。
国有体制在赋予运营商稳定发展的同时,也限制了它自由发展的脚步,这导致运营商互联网化的脚步很慢,虽有心要做互联网产品,却也被体制牵绊着不能发力。这一点从移动当时开发出轰动一时的飞信,到最后消亡的整个过程就能看出,运营商的体制机制只保证了它们自己的独步发展,却从来没有教会该怎样协同工作。直到最后腾讯的QQ和微信霸占了整个江湖,中移动才反省过来,却也已是为时已晚了。
近期,中移动要重新救活飞信的消息不绝于耳,却始终不被外界看好,虽然中移动已经为飞信提前打出“免流量使用半年”的旗号,却依旧被认为活不了太久。这其中除了现在微信的市场格局已经足够强大,很难再有飞信立足之地外,用户对于中移动的国企体制也是颇有微词。
大多数人认为,即使将来飞信真的重新出现在市场,也不可能像微信一样真正做到如此贴近人们的生活。况且再加上国有体制的种种限制,原本就处处受限的飞信非但带不来什么方便,说不定还会让用户在流量资费和各种使用功能上产生更多新烦恼呢!
自2013年互联网普及速度加快以来,运营商“管道化”的说法就越来越多、越来越重。对于这一命题,5Giii认为一方面是在讲互联网企业的发展过快,迅速替代了运营商本该在用户生活中起到的很多作用;另一方面也在暗示运营商发展脚步太慢,没有及时拥抱时下最蔚为可观的互联网企业,发展适应用户生活需求的新业务,而是仍旧死守着自己曾经的运营规律,才会被新时代的新市场逐渐边缘化。而导致运营商发展脚步如此迟钝的最大原因就是国有体制问题。
今年,三大运营商中的中国联通积极实行了混改,之后所取得业绩也不必多说,但从之后的电信和移动也在慢慢效仿的现象可以看出,运营商对于互联网这一区域也是羡慕已久,只不过要将私营的互联网企业注入到国企的运营商中,还需要给他们一段适应的日子。
||| 用户量也是关键
如果说国企体制是导致运营商不能完全实行“互联网化”的最主要原因,那么第二个阻碍运营商完全“互联网化”的原因就是用户量的多少。
众所周知,三家运营商中,中国移动的用户量最多,其总用户量截止今年10月已达8.8亿,而中国电信和联通相较而言还有不小的差距,所以今年时间,联通和电信都拼命推出了很多互联网定制卡来吸引用户,但中移动却丝毫没有要与互联网企业合作的意思。但这并不代表中移动就不想在互联网领域有一番作为。
中移动已经拥有足够多的用户量,所以它才会相继在咪咕音乐、视频、游戏、智能电视、飞信等领域大力发展,而这些领域的发展都离不开用户的支持,所以中移动凭借着自身用户基数大的优势,虽然没有与互联网企业签署合约,却早已开始了向互联网内容领域进军的步伐。
而中国联通这一年也凭借各种大大小小的互联网卡片收割了不少新用户,为其业务发展做了良好的基础,于是近期也开始联合优酷、腾讯等互联网公司推出自己的“畅视业务”,加快了进军互联网视频的步伐。所以,拥有足够的用户量才能够给运营商加速互联网化带来强大的勇气。
如今,运营商进入互联网领域的步伐已经越来越快,但现在还尚处在初始阶段。从移动和联通目前发展的进程来看,运营商要想在互联网领域站稳脚跟,前期还是要像联通一样与互联网企业紧密合作才是最好,运营商有自己的用户基础,互联网企业有各种技术,两者相得益彰才能顺利前行。
只是,电信和移动毕竟没有像联通当初的业绩一样糟糕,让他们也像联通一样注入私企的基因,还是比较难的。毕竟国企总是有一种比私企强的优越感,一旦混入了私企,自己不仅要丢掉这种优势,还会在业务上受到互联网企业的一些控制。而这,联通能忍,但对于电信和移动,尤其是心高气傲的中移动来讲,肯定很难忍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