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支付的场景争夺终于从商家付款来到了公共交通领域,支付宝、微信支付、银联、京东支付等移动支付巨头纷纷瞄准了公交出行新蓝海。5月8日,腾讯乘车码在腾讯大本营深圳落地。前不久,北京轨道交通也开始全面试运行手机扫码进站。在此之前,上海、杭州、武汉、广州等城市已经先后开通了移动支付的公交出行新模式。
据了解,目前至少有50个以上城市的地铁、公交系统支持移动支付。公共交通的高频度、高黏性、低额度等独有性特点,成为了移动支付巨头抢滩的黄金场景。
然而,在“移动支付 公交出行”的转型升级过程中,一些新的商业模式被开启的同时,也引发了对数据使用边界问题的思考。
NFC还是二维码?
根据记者了解,目前在公交出行中的支付方式主要分为NFC支付模式以及扫码付模式。扫码付又分为两种方式,一种是公交地铁官方APP绑定移动支付作为支付方式,北京、上海就是采用这种模式;另一种是移动支付软件内自带的小模块支持扫码乘车,例如在杭州,支付宝内会有一个乘车二维码。
公交地铁场景中最大的一个挑战就是网络稳定性差,扫码付必然对网络的稳定性提出了挑战,特别是在乘车高峰期,公共出行支付必须要短时间高速度处理巨大客流量,这对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据支付宝介绍,“双离线二维码支付”技术解决了进出站闸机、手机离线无信号的支付问题。支付信息并不是瞬间显示,而是在“叮叮”声响后的大约2~3秒内,在闸机、手机双双离线的情况也可以保证乘客可以顺利刷卡乘车。
与支付宝的“双离线二维码”技术类似,银联也推出了“脱机二维码”应用。“目前银联的二维码有两种,一种是联机交易的消费二维码,另一种是脱机二维码,这种脱机二维码适用于公交地铁对于信号有要求的应用场景,即便移动设备与闸机端均处于离线脱机状态,也可以实现乘车体验。”一位接近银联人士表示。
其实,相比二维码支付技术近两年的迅速崛起,NFC支付的推广时间更早,但却一直不温不火。
在公共交通场景下,NFC近场支付相对有着数据传输、安全性及用户体验三大优势。无需连接移动网络,可避免因手机没有信号而无法支付的尴尬。此外,NFC模式省去了打开APP、点击扫码等多个繁琐环节。
然而,在移动支付领域,用户规模与用户对支付品牌的熟知度对交易规模的影响较大。早在2014年至2015年,支付宝就尝试了手机NFC支付技术,遇到设备兼容性较差、手机普适性低、行业利益链复杂等诸多挑战。支付宝人士表示,尝试了各种技术后发现,在中国的现状下,只有二维码技术是在兼容性、普适性和用户使用习惯的多因素平衡下的最佳载体,所以最终选择以二维码作为切入点。
在移动支付抢滩公交出行的过程中,面对用户的不同需求,支付巨头在增加用户黏性、培养用户习惯上也想尽办法。
近日,京东支付“一分钱乘公交”活动相继在四川绵阳、湖南湘潭两地展开,两地市民使用京东闪付或京东二维码支付乘坐指定公交,毎人每日可享受2次一分钱乘车优惠。
无独有偶,在支付宝的大本营杭州,就有市民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这里现在都刷银联了,有优惠,我早晚坐两次公交,各一分钱。”由于优惠力度较大,这位市民近期都在用银联支付公交费用。
支付巨头的推广方式除了与优惠力度息息相关外,第一财经记者还发现,支付宝在其生态系统内还提供其他功能来沉淀客户。例如,在选择支付宝扫码乘车后的第二天,支付宝蚂蚁森林会产生52g的能量。
而腾讯方面则依托社交优势,将微信和QQ流量触角不断延伸到各个领域。例如,在腾讯乘车码的推广中,今年春节期间,腾讯在广州上线试点微信车票功能,用户可向群好友及单个好友赠送车票,好友领取之后可在腾讯乘车码小程序中打开,并直接刷码使用,将线下传统车票进行电子化、社交化,增加其收藏性、环保性和便利性。
业内人士表示,公共出行领域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对于支付巨头而言,是一个具有巨大吸引力的流量入口,从目前来看还处于争抢流量入口、提高市场占有率的阶段,短时间内难分高低。
新商业模式与数据隐忧
“以前我们面对成吨成吨的零钱,看着是钱,实际上费钱。”江西九江公交集团负责人说,乘客买车票的硬币,一直以来令人头疼,“仓库盛不下,银行不愿收,只能拿硬币来支付供货商的货款,四五十万的硬币,一辆皮卡才拉走。”2018年1月19日,九江公交接入了支付宝扫码乘车,成吨的硬币开始逐渐减少。
现金管理是传统公交公司普遍面临的问题。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融合,可以帮助实现产业升级。数据显示,杭州公交以往每天收到约170万元零钱,约占公交票款金额的48%,约200人的团队专门负责清点零钱。随着支付宝等移动支付手段的使用,目前零钱使用率下降了20%以上。
当然,移动支付与公交出行领域在合作与转型升级中除了技术难题、用户习惯的培养外,仍要面临合作模式等难题。
支付宝方面表示,公交出行一直是个传统行业,刷卡、投币等运营了二三十年,有着比较固定的“游戏玩家”、服务模式和利益格局。推进移动公交,不仅意味着技术方面的探索,还考验着互联网企业在产业协同方面的智慧。
记者发现,相比三四线城市的推进进度,一些一线城市反而稍显落后。
“大城市体量大,公交地铁有很多一卡通公司存在,有发卡方、有盈利点,现在接受新的互联网化的模式,需要一定的消化过程。另外,各地想法不同,有自己的个性化需求也是推广进度不同的一个原因。”上述银联人士称。
移动支付在公共交通领域的成功应用,印证了移动支付在公共出行领域存在很大发展空间。对于传统的公交公司而言,可以帮助其解决现金管理的问题,同时提升了用户的乘车体验。但对于支付巨头而言,移动支付的真正价值在于数据的获取。
“这些互联网公司获得用户数据后,可以了解消费者的特点,拓宽消费金融的服务,公交出行领域是了解消费者的一个渠道,提供了一些想象的空间。”北京大学智能金融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刘新海对第一财经表示。
对于支付巨头及传统公交公司而言,获取用户数据后,意味着新的商业模式的开启。支付宝表示,例如公交车沿线经过一家盒马鲜生,那么就可以推送给乘客一个盒马的券给乘客。对于不同乘车习惯的乘客,公交公司可以像互联网公司一样,给不同的优惠。个性化的运营服务,将商业化想象空间扩大。
但也有用户担心数据滥用的问题,比如根据已有用户信息可以得到消费者的相关生活轨迹数据,将数据建模分析后,可将此类数据进行交易后用于商业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