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文明网 2018-03-13
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曹可凡在接受中国文明网记者专访时表示,过去,电视台因过分或片面强调收视率,导致节目价值取向出现了某些偏差,这对于民众的价值观、道德观等,尤其是孩子的心理健康会都造成负面影响。这几年,情况有所好转。一些“清流”文化节目逐渐占据了屏幕,受到广大观众特别是年轻观众的喜爱,令人可喜。
电视台节目越来越规范化,更多清流出现,让观众在收看电视节目时,可以获取更多正能量信息。这些“清流”节目取材于百姓生活,尽可能用观众喜欢的方式来进行信息传播,成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全新载体。也因为其取材于真实生活,和百姓有天然的接近性,让人们重拾家国情怀,更努力地去工作,也更主动地去关怀别人。
不过,现代人的生活可不只有电视。人们获取信息,已经越来越依靠手机所承载的移动互联网。互联网的发展十分迅速,以前,人们会通过自主选择来满足自己对信息的个性化需求,比如登陆偏爱的新闻网站,或者关注自己青睐的新闻类公众号。而现在,越来越多的手机软件开始自主推送信息,这些推送信息每日多次影响手机用户,而且大多时候,这些信息并不是人们真正应该知晓或者需要去知晓的信息。很多通过技术手段来推送这些信息的人,只是为了流量和点击率,就不厌其烦地推送这些庸俗或者无用的信息,影响了人们的价值判断。一些意志稍微薄弱的人,也会因为被持续收到这些推送的垃圾信息,逐步改变自己的思维模式,慢慢忽略了本该重视的家国情怀、职场奋斗,过分沉浸在一些无聊信息中。
除了移动互联网无用的信息推送外,微信朋友圈的刷屏表现也应该引起人们重视。如果说手机软件的信息推送是被动的选择,那么朋友圈里每次出现刷屏事件,就是一次人为策划的大众传播事件了。很多人都有被认可的需要,也会在大众传播语境中,一不留神就表现出追随的样子,具体表现是“关注大家都关注的信息,评论大家都评论的新闻”。朋友圈里出现刷屏类信息并不可怕,有时候它们来自正能量的主题传播,努力传播爱与关怀,激发人们向善的心,但是有时候人们又会在朋友圈传播大量无用的信息。这种信息的传播其实是对大众传媒环境的一次破坏,人们过分关注那些无用的信息,既浪费时间,也让人们在阅读关注那些信息的过程中,变得更加浮躁。
好的、有用的信息需要换上更受欢迎的外衣来得到更多关注,而那些仅仅是满足人们八卦、猎奇等低级趣味的信息,却很轻易的获得了市场和卖点,这是大众传媒发展过程中一个更应该引起人们重视的趋势。自媒体让人们获取信息时更加方便,但是其价值观表达存在一些问题,一些还未完全核实的片面化信息在人们的手机上不断传播,带来错误导向,给很多人造成不利影响。
或许朋友圈或者手机信息推送都可以是人们调剂生活的一种工具或者一种方式,只不过当理性的人不愿意在公共场所发言,或者说他们的声音不被聆听,我们将会看到更高频率的肤浅表达。
自媒体和公共语境中的表达,都应该有更强有力的第三方干预和用户的自我判断,让移动互联网支撑起更主流的价值观表达,以更高的比例去宣扬人们应该关注的有用信息,让核心价值观、家国情怀和职场奋进出现的频率更高,少一些八卦和肤浅,移动互联网的“清流”才会造福更多人。(黄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