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IT科技资讯平台,关注科技、手机、电脑、智能硬件、电脑知识!
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 > 移动互联 >

TD产业联盟秘书长杨骅:移动通信与传统行业进入深度互动融合阶段

导读:

主持人:飞象网记者 计育青

嘉 宾:TD产业联盟秘书长 杨骅

主持人:飞象网记者 计育青

嘉 宾:TD产业联盟秘书长 杨骅

TD产业联盟秘书长杨骅:移动通信与传统行业进入深度互动融合阶段

记者:从3G到4G,再到即将到来的5G,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让我们看到了未来应用的巨大发展空间。之前,通信技术越来越发达,速率越来越快,但不知道在高速公路上跑什么。随着4G的到来,我们对未来的应用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和方向。杨总,能谈谈您的看法吗?

杨骅:移动通讯发展到4G这个阶段以后,随着速度的提升,带宽的增加,不但能够满足公众通讯这种应用的需求,也使得行业管理过程中所需要的大量的数据传输成为了可能。比如说对于工作状态的监测,对于工作当中一些前端信息包括视频类信息的监测、后台数据的处理,前向传输的完成,以及管理性、指令性职能的形成和下达等,都成为了可能。移动通信可为行业传输大量行业管理的数据流,使得各垂直行业在信息化和智能化提升的方面,具备更好的发展条件。

行业需求和行业生产效率的提升、智能化水平的提升,一方面带给我们通讯产业一个新的发展空间,同时又支撑了行业运行的效能,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提升了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所以说,各垂直行业和移动通讯行业已经进入了一个深度互动、深度融合的阶段。

记者:当前,4G和4G+的普及,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您怎么看待4G技术给各个行业带来的巨大变化?给传统行业带来的机会和挑战在哪里?

杨骅:关于机会,4G技术能够快速提高传统行业的工作效率,降低人工成本。例如电力行业。从发电到配电到输电到用电,包括它的用电的安全是一整套管理体系,这套体系过去大量的需要人工来进行操作和干预。比如发电的现场。现在大量是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每一个太阳光电板、风机工作的状况的监测,由于风力、风向、雨水、冰雹等所带来的损害,都会造成发电能力低下甚至不能正常工作,对发电设备的检测过去是要靠人,,这样工作成本高、人员工作强度大,而且由于人眼观察在准确性方面可能存在疏漏,检测的效果也不尽理想。再比如在输电的过程中,过去我们很多高压线是翻山越岭的,或者说在一些人不太容易达到的地方,巡检非常困难,除了要爬山,还要登上铁塔才能看到线路的情况。现在有了4G以后,我们积极促进通信与电力网融合发展,比如使用装有摄像头的无人机进行巡检。摄像头是高清的,跟后台的数据分析紧密相连,无人机在前方按照设定的路线飞行检测,对重点设备、重点部位等进行拍摄,收集沿途各项设备运行数据,后台系统对无人机的数据资料进行汇总和判断,发现需要维修或者是更换的部件,即可快速形成非常清晰的结论及调整方案,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

在管理上,也是同样如此。比如检测数据的整理和输入。过去因为大量是人工操作,人工的内容回去以后导入计算机,计算机再输入后台,周期比较长,格式不固定,精确度不如机器系统,数据库的建立和使用比较困难。现在不需要人工,前方检测数据可以直接进入后台,解放了人力,再加上我们在后台提供一系列智能化的解决方案,使得整个效率有大幅度提升。对于用电的管理与分配也是如此,4G与数据平台相结合,可提供非常高效的智能用电管理方案。

关于挑战,从我们3G到4G发展的经验来看,一个产业的提升重要的是什么?技术固然是重要的,但是更重要的是需求的牵引。就是需要明确需求,大家一开始知道做什么。

现在互联网+存在同样的问题,各个垂直行业知道需求,但是不知道怎么把这个需求变成一个技术要求。比如说巡检,巡检只是一个概念上的需求。巡检的过程中,我要看到什么,看到之后怎么判断问题等,这些需求细化出来,信息通信企业才知道怎么配合来做。所以现在作为各个行业来说,一个是对于信息技术了解不多,不了解信息通信技术可做其做什么;第二个就是本行业的需求怎么样在从其技术系统当中转化为或者说呈现为信息通信技术、产品所能够认定的、所能够参照的技术指标。从我们现在开展的一些行业合作来看,这两方面的问题开始都存在。电力行业我们经过了比较长时间的沟通,才增进了彼此的了解,明确了具体的技术需求,在此基础上做了一些解决方案,才有针对性地满足了部分电力信息化、智能化管理的需求。轨道交通、医疗等行业也有这样的一个过程。但是这些仅仅是一个试点,是一个开始。未来互联网+要大规模应用,那么各个行业对于信息、通信技术的理解和对他自身的需求的提炼,即行业自身的需求怎么样转化成为技术的要求,仍然是一个比较大的难点。

记者:对于面临的困难,怎么去解决?移动通信有自己的优势,怎样跟传统行业的需求很好的结合起来,应用到实践中?

杨骅:我们发现垂直行业的需求其实是一个完整的解决方案的需求,不是单一产品的需求。比如医疗,医疗是从挂号开始,从诊前到诊中、诊后、术前、术中、术后、康复,包括养老全流程的需求。诊中有很多处理,可能这个病人很危重,可能有手术,术后一直康复、养老等,这中间有很多产品、很多方案来解决,需要一个产业链来合作形成完整的解决方案。这种情况下,需求怎么提炼?就需要两个行业深度的融合。所以我们现在是组织整个产业链的企业,不是一两家企业与医疗行业对接,而是几十家企业与医疗行业对接。过去我们是一两家企业单打独斗,比如服务矿山,基本是一个点,没办法全行业推广,就是因为没有解决全部的问题,而仅仅解决一个点。医疗需要解决的是整体的问题,整体考虑的,所以我们现在就组织了数十几家企业对医疗行业的需求进行整体对接。经过长期深入的探讨,比如我们跟301医院、瑞金医院、浙江医院等医院做过很多次深度的沟通和交流,才明确他的要求是什么,医生需要解决什么问题,于是我们从产品的角度来考虑怎么来满足他的需求,开发出什么样的产品体系。目前我们已经与有关医院合作形成了从诊前一直到养老完整的解决方案。同时在这个过程当中,按照它的管理的要求,从医院的数据平台到省一级的数据平台到全国的数据平台,构建了这样完整的数据平台管理方案。现在在做局部的试点。我们希望在年底前后能够在方案的基础上,总结出应用技术规范,然后双方大家共同来认可这样的技术规范,把它确定下来,使得各个医院可以大规模地按照这个技术规范来开展工作,进行推广。

记者:移动医疗也面临这种问题,一般都是自成体系无法全国大规模推广没有形成产业链。而且整个行业都面临这个问题,不在大标准下去做,而是各自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