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IT科技资讯平台,关注科技、手机、电脑、智能硬件、电脑知识!
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 > 移动互联 >

邬贺铨:5G技术成熟度符合移动通信产业发展规律

导读:


  10月15日,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在IMT- 2020(5G)大会5G创新发展高峰论坛上发表主题演讲,提出


  10月15日,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在IMT- 2020(5G)大会5G创新发展高峰论坛上发表主题演讲,提出5G技术成熟度符合移动通信产业发展规律,5G能效显著优于4G,5G投资回报与4G相当。

  从2019年10月31日正式启动5G商用,到现在还不到一年。去年商用的时候,距3GPP R15 SA标准冻结只有一个月的时间。中国紧跟R15进程,在全球首批启动了商用。

  疫情催热了对5G的需求,国家的新基建战略也加大了5G网络部署的力度。中国在5G商用之初就部署了SA(独立组网),今年全面启动了全网的SA部署。到现在,中国开通5G基站60万个,5G的连接数达到1.5亿,居全球之首。实际上在今年3月的时候,GSMA预测,到今年年底中国占全球5G连接数的比重要达到70%。

5G技术成熟度符合移动通信产业发展规律
  移动通信基本上十年一代,每一代开始前几年都是一个成熟的过程,而且每一代期间也有很多版本升级,可以说技术是不断完善的,在刚开始商用的时候不成熟是显然的,尤其是5G。

  1G时代,中国比国际最早商用时间晚了6年,2G晚了3年,3G晚了6年,4G晚了3年,5G是同步的。前几代移动通信我国都是晚了发达国家好几年才开始商用,而且基本都是用国外产品,到了3G 开始有部分国产的品牌,4G以来有很大的改进。可以说,前几代移动通信我们是少了试错的风险,因为人家走在前边了。不过由于晚于发达国家商用,我们不仅付出了市场的代价,也不得不承受因自有专利滞后而增加的产品成本,产业链失去了领先的机会。

  2G国际标准完成时间是1987年,全球最早商用时间是1991年,中间有将近4年的时间。3G时,3GPP标准完成时间是1999年,ITU标准完成时间是2000年,商用最早是2001年,也有一年多甚至两年的时间。4G的标准完成与最早商用时间分别是2009年与2010年,间隔也有一年的时间。可是,5G商用几乎与国际标准同步推进。从这个意义上讲,5G不够成熟是显然的,国外也如此。

5G能效显著优于4G
  我国三家电信运营商2018年电费占收入的比例,有的占3%左右、有的占4%左右,欧洲国家占1.5%,发展中国家是4%~5%,全球平均是2%。我国运营商电费占收入的比重比全球平均要高一些,在5G之前就是这样。

  有人说,5G用的频段高、基站密度大,如果要完全达到4G现在的覆盖水平,5G基站数可能是4G的2~3倍,每个基站的能耗也可能是4G的2~3倍,这样来算整个5G的基站总能耗可能是4G的4~9倍。实际上,5G基站将来是宏站﹢微站,宏站数可能跟4G相当,微站更密一点,但是能耗也不会是4G微站的3倍。另外,有WiFi的地方用WiFi,可以不用布放室分系统。总的来说,5G的能耗应该比4G高,但是不是有4~9倍这么高还值得商榷。

  从能效看,虽然5G能耗高,但支持的速率更高、容量更大。例如,64T64R的5G基站可支持10Gbps/810W,换算可得能效为0.18W/GB,而4T4R的4G基站的能效为5W/GB。所以从能效的角度,5G是更有优势的。当然,我们现在可以采用基站休眠的方案,因为网络话务量本身就是有潮汐效应的,闲时和忙时差别可能达到4倍,所以在一些公共场所,假如晚上没有人了,可以智能关闭5G、降低发射功率,每天可以节能约13.45%。也可以不关掉整个基站,只关掉其中的毫米波频段,普通的6GHz以下的频段也可以在闲时关掉部分载频。当然,这种休眠方案需要技术支持,5G的基站参数组合非常多,靠人工的经验根本做不了,就要通过自适应AI技术来支持。有资料分析,采用自适应休眠方案,在覆盖范围不变、运营商的服务性能不变的情况下,可以节省15%~25%的基站电力消耗。另外,可以改变供电方式,比如说智能升压、减小信号线损、有条件的地方使用光伏供电等。

  关于制冷,空调是最耗能的。把空调降温改成液冷,可以比传统方式省30%的电。目前基站定义的环境温度标准是18℃~28℃,考虑了以前基站内工作人员的舒适度,但现在基站基本上是无人值守的,不需要考虑人的因素,而且电路板有散热措施,我建议提高基站的环境温度标准,这样就能节省能耗。另外,杆上AAU(有源天线单元)等设备,也可以用自然冷却的方法。

5G投资回报与4G相当
  5G基站复杂,成本比4G高,但将5G商用一年的基站价格与已经商用7年的4G基站价格直接相比是不合理的,在5G建设周期内,基站成本会下降很快。5G基站比4G密集,投资肯定要高。据招商证券预测,5G基站等基建项目在建设周期内的总投资可能是1650亿美元,4G用了1100亿美元,也就是说,5G基站投资只是比4G多了50%。我国4G建设7年了,目前实际用户占全网移动用户的80%,5G要达到4G这样的用户规模估计要8年甚至更久。可以看出,5G年度投资规模并非想象的那么庞大。

  关于投资回报,目前韩国5G用户ARPU比4G增加37%,显示在来自消费者的收入方面,5G将超过4G。事实上即便在韩国,5G超高清视频、VR/AR、室内定位、车联网等业务还未规模应用,如果考虑这些新业务,5G消费者业务收入将是4G的2倍以上。而且从长远看,5G主要收入将来自政企客户,其贡献将是消费者业务的3倍以上。因此,综合考虑宏站和密集微站的建设、运维等因素,5G综合成本是4G的4~5倍,运营收入将超过4G的6倍。可以认为,5G的投资回报会比4G还好一些,或者至少是相当,不会出现投资无法收回的情况。

5G商用是新一轮研发的开始
  中国在全球率先大规模部署5G SA,当然有探路的风险,有产品成熟性、稳定性的考验问题。5G的室内覆盖也是复杂的,因为高频电磁波的穿墙能力差,覆盖成本高,深度覆盖需要比较各种各样的覆盖方案,室分系统需要兼顾有源和无源,还要增加物联网、定位功能及可视化运维等智能化能力。经验表明,移动通信网络是需要不断优化的,5G频段更高,网优工作更复杂,需要引入人工智能技术来适应。另外,前几代移动通信主要是无线空口技术改进的,而5G对前传、城域网、核心网等都有很多改进,对网络建设运维提出了不小的挑战。

  另外,5G很多能力需要跟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紧耦合来实现,需要协同开发。5G很多新业态是在网络具有一定规模以后才有的,要加快这个进程,网络能力需要更好的开放。当然,5G的软件定义、虚拟化、云化、开放化会引入新的安全风险,所以5G商用意味着新一轮技术创新的开始。

  对于5G的关键性能,还有待进一步拓展它的应用场景,比如超宽带,电信和联通公司共建一张网,可以通过200兆带宽支持2.7Gbps,如果用毫米波,将来还可以达到20Gbps。目前来看,有激光扫描零件5G视频传输、5G﹢ AR眼镜的机器视觉质检等应用,但这还远远没有发挥5G的超宽带能力。5G的低时延、高可靠应用可以做到空口0.5毫秒,eMBB(增强移动宽带)应用场景也能做到4毫秒。现在用5G VR培训高铁司机,还能很好地适应工业、车联网、特高压对低时延的要求,今后也同样需要开发更多能够充分利用5G低时延特点的应用。

  通过5G可以分别实现室外水平和垂直方向10米到3米精度的定位,5G室内定位现在可以做到3米,而且R17版本可以实现定位精度为0.3米,这是现在卫星导航定位做不到的。这样的定位有什么用处呢?已经有自动驾驶、码头装卸、室内定位等应用。

  是不是还有更多的应用可以发挥5G的特点?例如高可靠性。现在5G可以做到优于“6个9”的可靠性(99.9999%),远程驾驶、自动泊车的要求是“5 个 9”(99.999%),特高压要求是106。实际上,现在还没能完全把可靠性的特点充分发挥,我们期待数字化、智能化的转型,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来创造更多的应用场景。

  当然,5G创要产业链更广泛的合作。终端现在是商用的瓶颈,目前手机可供选择的品种还是不够多,虽然有几款接近4G手机的价位,但是1000元以下的还很少。所以作为用户,还希望有更便宜的终端。目前新需这些终端的稳定性和待机时长还不能完全满足大家的期望,未来中低端的终端需求更大,需要加大开发力度。这里就涉及芯片,芯片本身换代是很快的,而我们现在面临的难题是芯片代工和装备的基础缺失,凸显了外部生态对我国5G创新的制约,整个5G的技术成熟性以及能耗的解决涉及我国工业基础的补强和再造。

  关于行业终端,基于5G CPE的方式很难真正意义上发挥5G的应用效果,需要更多更丰富的行业模组和芯片,并且以中间件的方式适应多场景的需要,这需要跟行业更紧密合作。5G行业应用个性化很明显,需要跟垂直行业跨界合作,但是目前这种合作的商业模式还不清晰。而对运营商和通信行业来讲,他们所想到的应用不一定是垂直行业的刚需。

  5G产业创新需要政策来支持,政策法规是不可替代的。整个5G网络建设时间很长,耗电比较高,希望能采用优惠电价。另外,用户希望降低流量资费,运营商本身也面临很大的压力,期待新基建政策能帮助解困。通信基站选址比较难,需要城市规划来配合。另外,大量垂直行业应用也超出了现有法规的范围,涉及产业安全、人身安全,而且会用到人工智能和深度数据挖掘,这里又涉及企业商业秘密和个人信息安全问题,需要有法可依。

  移动通信是在网络能力具备之后才催生出的新业态。2G、3G、4G等前几代移动通信比较突出的一些业态,都是商用一段时间,有些是一年,有些甚至是几年以后出现的,例如微信是3G在中国商用4年以后才出来的。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5G的很多新业态会在几年以后出现,应该是现在我们还想象不到的业态。总之,5G在垂直行业的应用还将激发出更多更大规模的新业态。

  5G商用一周年取得了预期的成绩,交出了全球瞩目的年检答卷。我国5G发展面临的挑战和前几代相比更为严峻,尤其是在国际形势不确定性加剧的环境下,5G仍然需要长期负重前行。运营商对5G的投资回报压力很大,需要适度超前稳步推进5G网络的部署,培育生态,形成“以建促用”的良性模式。同时,5G商用贡献远远超出了通信行业本身。从国家长远利益看,5G作为数字经济新引擎责无旁贷。新基建加快5G网络的部署并开拓更大的应用空间,5G发展前景广阔,但需要持续创新去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