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IT科技资讯平台,关注科技、手机、电脑、智能硬件、电脑知识!
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 > 移动互联 >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中国首次进入创新领袖国家群体|中国发展

导读:

<

  以体制改革为创新注入动力(评论员观察)

  近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18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中国的全球排名上升5位,位列第十七名,首次进入创新领袖国家群体,也成为现今唯一跨入全球创新指数前20的中等收入国家。这样的进步,正来自一系列科技体制改革激发出的创新活力。

  日前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强调,形成更有针对性科技创新的系统布局和科技创新平台的系统安排。习近平总书记在不久前的两院院士大会上强调,破除一切制约科技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科技创新体制改革带来的改变,从一些细节中就可以看得出来:曾经,一台价值数百万元的扫描电子显微镜就能难倒一家科技公司:因为只用一次,自己买不划算,不买又没法完成科研任务。如今,只要花几百元测试服务费,就能享受大学实验室提供的专业服务。这样的便利,源自重大科研设施和大型仪器加快向社会开放的改革举措。事实证明,体制建立了、机制理顺了,创新之路越走越宽。

  不断深化的科技体制改革,正为创新注入源源动力。科技创新很像多米诺骨牌,一旦某个环节出现堵点,投入的要素之间就会产生断点,难以催生出理想的科技产出。一位农业科研人员多年从事蜂产品安全研究,贡献很大,但由于发表论文少,正高职称迟迟评不上,无奈之下告别深耕多年的领域,“转行”做起并不擅长的蜂基因克隆,仅仅因为该领域发论文机会多。当下,除了科研绩效、人才评价机制中存在令人惋惜的挤出效应,在科研项目管理体制、知识产权保护、科研成果转化机制当中,短板和痛点也不在少数。当我们拥有了更加丰富的创新资源和要素,如何促成各要素发生化学反应,释放蕴藏其中的活力,考验改革担当、急需变革智慧。

  改革科技体制,说到底就是为创新提供更好的制度环境,其中包括由法律法规建立的硬环境,也包含培育科技文化、厚植创新土壤形成的软环境。从2013年到2017年,我国法院审结各类知识产权一审案件68.3万件,年均增长19.4%,民事一审案件年均结案率达94.24%。司法资源高效运行,为创新兜底、为创意撑腰,成为推动科技进步的重要制度保障。近日,《关于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的意见》印发,关于优化科研管理、提升科研绩效的若干措施出台,这些改革直击痛点、疏解焦虑,进一步解放了科技生产力。而今年5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若干意见》,旨在营造诚实守信、追求真理的社会氛围,为建设科技强国培育文化基因。紧锣密鼓的改革鼓点,意在打通体制机制的“任督二脉”,实现创新要素的优化配置。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有人评价40年来中国发展的最大成就,就是在制度层面蹚出一条符合国情的道路,摸索出一套后来居上的方法。科技体制改革,无疑是制度变革中的重要一环,更是推动我国技术进步的最主要动力。技术可以复制、经验可以学习,而知识生产的体制和机制却不可能直接移植而来。只有根据自身发展实际推动科技体制改革,才能助力重大核心技术攻关,把科技发展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

  1985年,首届全国技术成果交易会在北京展览馆开幕。交易会历时25天,实现交易额80亿元,人们第一次见识到技术成果市场化改革的威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如果说创新是中国发展的新引擎,那么改革就是必不可少的点火器”。将体制改革推向纵深,我们将为新时代中国科技发展点燃最热的那一把火。

责任编辑:孙剑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