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是内功心法,商业模式是招式,内功再高不会用不行,没有内功只有花架子很快也就趴下了。
【哈士奇/文】根据IDC的数据,2014年全球可穿戴产品的出货量约为1920万台,其中智能可穿戴(可装第三方软件的,主要是智能手表)设备2014年共售出约420万。而statista前段时间公布的一个智能手报告显示三星以120万的出货量占据了超过17.65%的市场,比IDC的数字要高一些。2014年全球智能手机的出货量超过11亿部,跟这比起来智能穿戴刚刚处于起步阶段,也可以说未来有着更广阔的空间。
商业模式VS技术创新
智能穿戴无疑是现在最热的话题,从系出名门的互联网巨头Google Glass到众筹明星Pebble 再到传统运动大厂Nike的FuelBand,三星、苹果当然也不会缺席,可是至今为止,可穿戴设备并没有大规模普及。即便科技业最耀眼的苹果推出的Apple Watch也因为续航等因素被很多人吐槽。这是为什么呢?制约智能穿戴发展的主要原因,是没有成熟的商业模式还是没有成熟的生态链技术?
其实这两点并不冲突,商业模式是企业进行赖以生存的业务方式,也决定了企业在价值链中的位置,而对于一个科技公司来说技术和产品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这并不是企业的生存之道。一个好的产品需要厂家不断的投入研发,持续改进,这一切的前提是企业能生存下去,企业生存才是根本,生存之道中商业模式显然更重要一些。
我们不妨以手环为例进行讨论,Nike虽然是传统运动厂家,可是在手环领域也算是鼻祖级的了。面对很多人看好的可能会大有钱途的手环Nike却有放弃的打算并对FuelBand的硬件部门大裁员,于此同时,Nike将NikeFuel平台开放给第三方开发者。有没有觉得像Google推出了Android,然后把硬件制造的决定权交到了各大厂商手里的做法?有人将此叫做“+互联网”,Nike的核心还是运动,那些数据对它而言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可以为核心的运动业务提供支持,而手环就不但要面临诸多竞争而且限定FuelBand数据太少。无疑,这是很聪明的做法,这是一种商业模式的转变。可以看出商业模式跟自身的定位有着直接的关系。
我们再来看一下小米手环,没有显示屏,没有心率监测,就这么一个简单的东西从2014年8月到现在小米手环的销量已经突破500万,而且还在迅速增加。如果你再结合我们开头说的数字,你会发现这个销量是很惊人的。这是为什么呢?无它,价格是关键,看了开头的数据你就会发现,现在的穿戴设备的普及率还非常的低,之所谓普及率低价格是一个重要因素。相信很多人看到小米手环只卖79的时候,心理想的是“79元买不了吃亏,79元也买不了上当,能当闹钟,能记步,能监测睡眠,买个玩玩呗,要啥自行车呀”。从技术上来说,小米手环乏善可陈,可是跟小米模式让他销量大涨,也因此跟李宁、支付宝的合作接踵而至,融资和估值也水涨船高,可以投入更多资金去研发。商业模式在保证企业的发展和产品升级换代方面有重要的作用。
说了Nike又说了小米是说商业模式比技术更重要吗?当然不是,技术是根本,即便小米手环这样的也需要提供基本的技术,从Android/IOS 的适配,新功能的加入与精准度调教,云端的存储,数据的分析也都是技术需要投入的,至少要有堪用的技术才能去谈商业模式,或者说要根据自己的技术实力来选择或创造商业模式。技术是内功心法,商业模式是招式,内功再高不会用不行,没有内功只有花架子很快也就趴下了。
智能穿戴的产业链也可以像手机一样划分上中下游,其中最关键的是传感器技术,就目前来说传感器的技术很多还不够好。就以Apple Watch的心率监测来说,原来人们跑步时测心率大部分是通过心率带,后来慢慢的出现了其它的方式来测心率,比如Apple Watch采用的光电式,虽然经过几年的发展这种方式来测心率已经可以堪用但还是会受一些因素影响,比如红光和绿光的问题,佩戴松紧、出汗等情况也会影响测量结果。这样的传感器也许还不完美但是简单的测试已经改可以用了,而传说中的测血糖传感器因为完全达不到标准而被Apple Watch弃用。也许你会说Apple Watch续航差,可是就因此而不推出智能手表了吗?技术需要发展,产品也需要完善,这都需要一步步来,因为市场的培育也是需要一定时间的,在这方面小米手环这样的价格屠夫做的不错,东西不是什么高大上的,但是让更多的人开始了解这些,科技应该给更多的人带来方便。
手机厂家、智能穿戴厂家谁称王?
智能穿戴的未来被人广泛看好,也使得更多厂家蜂拥而至,有上面提到的以Nike为代表的传统企业的 “+互联网”,也有以Google为代表的“互联网+”,还有Pebble、Misfit、Jawbone 等单纯智能硬件厂商,最后谁会胜出呢?
智能穿戴产品本身有软件,有硬件还有云和大数据,就这些而言传统企业完全不占优势,也许暂时会有不错的产品但是长远来看竞争力可能会稍显不足。那Google这样的互联网巨头会如何呢?就目前来说依然不明显,比如曾经炒的火热的Google Glass,一个产品消费者是否买单取决于很多方面,有价格因素,有功能因素,有渠道因素等等,而在这些方面Goolge这样的互联网巨头也稍显稚嫩,他们更擅长软件和数据的部分,也许Android Wear 这样的东西就是他们的战略,他们也更倾向于提供软件平台和数据存储分析这样的事情。
智能穿戴设备归根结底是一个产品,就像手机一样,手机领域拥有无数专利的Nokia倒下了,小米等主打性价比厂商抓住机会崛起了,引领智能手机浪潮的Apple更是一飞冲天。那些手机品牌的没落或者崛起都有着非常多的原因,这些因素在智能穿戴领域同样有借鉴意义。更重要的是不管是手环还是智能手表亦或是其它的智能穿戴,他们都要跟手机做连接,这些非必须品的需求也不像手机那样强烈,手机的屏幕操作等各方面经过几年的发展也更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