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戴设备是智能化的产物,通常来讲是指可直接穿在身上或融入到衣服、生活配件中,并且可以通过APP支持和云端进行数据交互的设备。目前,可穿戴设备已渐渐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中,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方便。时下,最常见的可穿戴设备有智能手环、智能手表和智能眼镜三种。
由于智能可穿戴产品技术门槛高,价格也普遍较贵,因此目前可穿戴设备市场规模总量不大。随着技术的不断革新,可穿戴设备时尚的外观和个性化的服务将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喜爱,市场潜力巨大。
速途研究院分析师通过对2018年Q1可穿戴设备市场相关数据的收集整理,配合用户调研,分析讨论国内可穿戴设备行业的发展趋势。
预计2018年产量将达到7500万台
目前可穿戴设备产品相对单一,智能手环、智能手表、智能眼镜的产量已占到可穿戴设备总产量的七成左右。其中智能手环的产量最多,而智能手表的产量在不断上升,在2020年有望成为行业主导产品。
智能手表中儿童智能手表的产量增幅很大,精准定位功能受到了家长群体的喜爱。另一个有潜力的可穿戴设备是蓝牙耳机,在苹果的带领下,越来越多的手机厂商取消了传统的耳机插口,这为蓝牙耳机提供了有利的发展机会。
可穿戴设备销售规模稳定增长
大部分可穿戴设备正在从概念到商业化过渡,普及率也在逐步提升。科技对生活的影响日益加深,随着互联网巨头和科技公司纷纷加入可穿戴设备行业,可穿戴设备的推广和用户渗透将上升到另一个层面。
可穿戴设备主要产品形态概况
智能服饰是正在走向商业化的可穿戴设备,原属于尖端领域,在产品功能上,智能服饰有着天马行空的可能。音乐外套、能了解人情绪的香水以及自动变温的衣服都是目前研制出来的产品,这种多功能便携式尖端产品将会满足一些科技爱好者的喜好。
手环、手表更符合用户对可穿戴设备的想象
头盔、眼镜类也是用户非常喜欢的可穿戴产品形式,这类带有大屏镜面的产品在功能方面更加广泛。如在骑行中可以实现地图导航,还可以依据VR技术进行虚拟游戏,不过这类产品功能最复杂,也是技术门槛最高的可穿戴设备形式。
消费者缺乏对可穿戴产品的了解
还有一部分用户觉得可穿戴设备实际价值不高,这一方面与价格有密切关系,无非是觉得可穿戴设备性价比不高。手机同样能够替代可穿戴设备的部分功能,智能手环和智能手表等产品无法成为刚需型产品,因此用户需求有限。
速途研究院分析师认为:国内可穿戴设备市场空间巨大,仍在等待着巨头公司的加入。虽然可穿戴设备产量和交易规模在稳定上升,但一些潜在的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智能手表和智能手环受到了一部分群体的欢迎,但是可以说厂商依旧没有推出一款真正能满足消费者期望的可穿戴设备,缺乏让消费者眼前一亮的功能。智能手环提供的健康数据价值不大,用户并不会完全信任并使用数据。此外,智能产品的续航能力一直被诟病,电池的容量和产品外形之间的平衡程度较低,未能带给消费者足够舒适的用户体验。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速途研究院。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李佳佳 HN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