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IT科技资讯平台,关注科技、手机、电脑、智能硬件、电脑知识!
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 > 智能穿戴 >

大数据助力智能产业、智能制造、智能应用

导读:

  新中国成立以来,重庆从“三线建设”到改革开放,一直抓机遇促发展。江北嘴金融中心,过

  新中国成立以来,重庆从“三线建设”到改革开放,一直抓机遇促发展。江北嘴金融中心,过去只是一处处破落低矮的平房,国家级新区两江新区开发前也只是一片片农田。来山城重庆,人们总会感慨:重庆人不易,一代接一代,在逼仄的天地间硬生生造出一座城来。

  进入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号角已经吹响。重庆,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构建智能产业、智能制造、智能应用“三位一体”新格局,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必将在推进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中发挥支撑作用。

  智能产业

  从落后于人到并跑领跑 网联车加速产业化

  小轿车匀速行驶,驾驶室内却空无一人。车前约10米处,一名清洁工开着慢悠悠的扫地机,不慌不忙。

  “我们的智能网联汽车非常安全,清洁工人摸透了它的‘脾气’,早就习以为常。”看着这一幕,长安汽车智能化研究院副总经理黎予生的眼里满是笑意。

  而30多年前,在刚刚工作的黎予生眼中,更多的是迷惘。1982年,他被分配到汽车队工作。队里仅有的国产车是解放卡车,发动机还用着上世纪40年代的技术。那时候的国产车,是低端、低质、低价的代名词。

  “一直陷于低端市场,国产汽车什么时候才能壮大?”10年前,黎予生来到长安汽车时就提出,智能网联理应是中国汽车超越式发展的方向。

  埋头科研10年。现在,黎予生团队已经攻克100余项核心技术,开发出交叉路口碰撞预警等16种典型场景的应用功能,70多种智能产品实现量产。“2016年,我们完成2000公里无人驾驶测试,去年底创下55辆自动驾驶车巡游的吉尼斯纪录。”黎予生说,智能网联汽车的技术逐渐进步,预计在2025年,完全无人驾驶汽车就能量产。

  “我们已经由传统汽车制造企业向智能出行科技公司转型。”在长安内部,多部门的数据实现统一运营,各部门通过数据分析寻找并解决问题。过去两年,已发现100多个问题,通过大数据分析解决后,相关效率提升了30%。

  “通过车联网,我们获取大数据,在保护个人隐私的基础上形成客户群体画像。每个月,我们都会形成用户大数据的运营报告。”黎予生说,比如,一些汽车功能使用频次高,研发资源投入就会相应增加。每一种车的车主出行习惯不同,就可以有针对性地提供产品和服务。

  不只是长安,小康、上汽红岩等多家重庆车企,目前也在研发智能网联汽车。据介绍,到2022年,重庆智能网联汽车产量将达到120万辆。

  智能制造

  从锤敲电焊到无人操作 车间里都是机器人

  新中国成立以后很长一段时间,重庆都是国家的重工业基地。改革开放以后,弹簧厂、电镀厂、汽配厂……一大批民营企业又应运而生。

  “黑乎乎、油腻腻、锤敲电焊当当响。”说起工厂,很多重庆人都摆手。但是,工业4.0带来的时代之变,正在改变人们对工厂车间的刻板印象。目前,重庆正推动5000家企业的智能化改造,着手建设50个智能工厂。

  盟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位于重庆南岸区。生产线上,检测机器人把关,合格品直接通过,残次品被一一弹出。30秒内,智能检测将一条生产线检测完毕。

  物料间内实现智能仓储,一个人操作两台设备,可完成以前10多人的工作量。

  点开大数据系统,订单状态、检测状况、生产进度、合格率等一系列信息一目了然,还能随时追溯。生产数据实时生成,管理者对工厂状况了然于心。

  在两江新区,智能工厂也有样板。以生产弹簧小作坊起家的重庆小康工业,建成了一座金康新能源两江智能工厂。

  “这些钢板经过5次冲压后,就是一张车身的侧板。”重庆金康赛力斯汽车有限公司ceo张正萍介绍说,3米多高的六轴机器人抓起钢板,放上流水线,全程不需要人工。

  在另一端的流水线出口,一张张完整的车身侧板依次输出,机器臂将它们整齐码放在一旁的无人运输车上。一旦码放完毕,无人运输车就沿着规定路线运送。工人只需手持对讲机站在显示屏前,监测相关数据是否正常。

  在焊接车间,工人不再手提沉重的焊枪、身穿厚厚的防护服。这条生产线上,密布着300多个机器人,工作量相当于传统工厂的700—900名专业焊工。

  “电焊可是很专业的,以前都得靠老师傅的经验判断是不是虚焊、焊料是否不足。现在,电焊的电压电流都能实现数字化监控。”张正萍说。

  “智能工厂的数字化生产,减少人力只是一方面,最重要的是,机器生产能实现产品质量的标准化。这样,一旦有好的工艺和标准,都可以很快在智能工厂里实现。”张正萍说。

  智能应用

  从跑断双腿到网上接单 一张网搞定产供销

  俄罗斯斯帕斯克水泥厂的采购负责人罗曼有点着急。去年底,因为设备老化,厂里的风机必须马上更换。但是,当罗曼联系欧洲的原厂厂家时,对方却对这样的小单子没有兴趣。无奈,罗曼只能将需求发布上网。不久,重庆领工云工业电商平台俄语区工作人员就联系他,建议选择中国厂家。

  罗曼的需求在被输入领工云电商的大数据计算池后,平台推荐了中国的相关生产企业,还给出企业注册信息、近3年信用记录、工厂产品品质认证、规模实力等情况调查信息,并出具了风险评估报告。罗曼看到平台最优推荐的重庆通用工业集团,还获得了俄罗斯另外一个在建水泥厂的推荐,他放下心来。3月29号,罗曼下单成交。

  “一边,是10多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旺盛的工业品和工业服务需求,另一边,是国内2万多家工业制造与服务企业、5万多种工业设备产品。我们的平台通过大数据算法,让他们能精准对接。”重庆领工云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董事长余尧介绍说。

  余尧回忆,自己刚工作时,国内工业设备多数还依靠从欧美进口,国产工业品根本无力竞争。后来,国产工业品开始走向海外,有了一定的市场占有率。近年来,国产工业品从质量到品类,都上了很大一个台阶,但“酒香也怕巷子深”。

  “走出去,对中小企业来说,太难了。”余尧感慨地说,在国外打开一个渠道,要设立办事处,还得四处拜访客户,投入大、周期长,中小企业不可能承受这么大的成本。而如果找中间商,中间商又提供不了售后服务。

  现在,通过大数据平台的匹配,很多需要定制非标准件的国外企业,都找到了适合自己的中国供应商。“从高端的车床、机电产品,到一卷胶带、一张过滤网。有标准件也有定制件。海外市场有需要,我们中国工业基本都能提供。”余尧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