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70年来,重庆智能产业、智能制造随着重庆经济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从2018年起,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每年在重庆举办一届,并成为智能产业的全球顶级盛会。智博会选定重庆作为永久会址,看重的是重庆作为西部大开发重要战略支点、“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联结点这一独特区位,以及重庆以大数据智能化引领创新驱动发展、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示范效应。
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上游新闻·重庆商报记者走进我市具有代表性的智能企业,看看他们通过智能化改造,加速发展,走在智能产业的前列。
工厂智能化改造
产品合格率从96%提高到99.3%
重庆宗申发动机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宗申制造”),通过对摩托车发动机1011生产线智能化改造,不仅产品质量一次测试合格率从96%提高到99%,而且工员减少了60多名。
2018年,宗申制造摩托车发动机制造智能工厂通过认定。
宗申制造总经理陈耀军介绍,发动机制造智能工厂改造的1011智能化制造装配生产线,使用了数字模拟和工业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由智能信息、智能物流、智能装配三个系统组成。其中,仅智能装配就有12个自动化单元,配备近200台全自动专机、机器人、机器手、电动伺服压装缸等智能设备,通过运用激光检测、扭矩检测、伺服压装等前沿工艺,使生产过程实现了工艺单元化、通讯标准化、制造协同化、生产数据价值挖掘等。
“以前1011生产线需要120多名工人两班倒,现在这条智能生产线只需60多人,不仅产品制造量更大,而且品质、耐用度、降噪音等指标大幅提高,产品趋于零缺陷。”他说,通过综合测试,1011生产线进行智能化改造后产品质量大幅提升,一次测试合格率从96%提高到99.3%,劳动用工减少62人,下降幅度52%,劳动强度大幅降低,同时人均效率提升了120%。
宗申动力制造技术中心主管曹凌介绍,宗申制造通过搭建智能网络,使人与机器之间形成互联,从而端到端的高度集成。生产线上每台发动机都会刻上编号和条码,每个工序都通过传感器进行数据检验,并对产品从上线到包装各个环节的所有信息进行记录。通过信息化技术,减少人工干预、及时采集生产数据,合理的编排生产计划,平均10秒下线一台产品,下线合格率高达到99.3%。
今年40岁的蒋文彬,在宗申制造摩托车发动机1011生产线从事一线操作8年。以前,他的工作是为摩托车发动机装配电机,工人们称之为“拧螺丝”——每装配一台电机耗时约25秒,他每天最多可以装配1500台,工作强度很大。
去年11月,由于1011生产线进行智能化改造,蒋文彬被调往另一条生产线从事物料配送。
与他一起调整到新岗位的,还有1011生产线上的60多名工友,他们都被转岗到了宗申制造其他一线操作岗位。
“工作了8年的地方,突然调离还是有一些舍不得,同时还有一些担心到其他岗位能不能胜任。”蒋文彬告诉记者,那段时间一直都很担忧。
蒋文彬和工友们并没有下岗,而是经过岗前培训后,找到了新岗位。
宗申制造总经理陈耀军告诉记者,这60多名工人,都是公司的老员工,而且在岗位上都是成熟的技术人员,只要稍加培训,完全可以胜任其他工作岗位。
经过为期一个月培训,如今蒋文彬在另一条摩配生产线上从事物料配送工作。
以前,蒋文彬从事装配这个单一工种,只需明白发动机电机装配原理即可,而现在他必须熟悉了解发动机的100多个零部件,这样去库房找替换配件时才会“更准更快”。这项在培训中获得的新技能,让蒋文彬目前的工资比之前多了300元。
再升科技智能化改造
减少17人生产效率反而提高151%
重庆再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重庆再升科技”)是重庆本土上市企业,专注超细纤维的研究、制造和应用,其玻璃纤维空气过滤纸产销量位居全国首位,占据市场份额50%左右。2016年,重庆再升科技开始建设高端空气滤材智能自动化数字化车间,建成后实现了年产1500吨高端空气过滤材料的产能。同时,在进行智能化改造后,生产线的生产效率提高了151.15%。
近日,记者来到重庆再升科技公司,在智能自动化数字化车间,一条条生产线正在有序地生产着玻璃纤维空气过滤纸。
“这条是烘干空气过滤纸的生产线。”在一条生产线前,重庆再升科技副总经理杨金明告诉记者,没有经过智能化改造前,这条生产线的长度有70米,经过智能化改造,长度缩短了20米,节约了大量空间。
同时,在智能自动化数字化车间,空气过滤纸卷边也从过去的人工操作改造成了全自动化操作。这一变化,给再升科技带来了产品质量的提高和投诉率的降低。
杨金明表示,过去工人卷边的误差较大,外部退货率较高,内部不良品率较高,而现在全自动化卷边,精准度更高,误差控制在了1厘米。
记者获悉,重庆再升科技高端空气滤材自动化数字化车间项目,是2016年9月建成,2018年通过数字化车间认定。项目建成后实现年产1500吨高端空气过滤材料的产能,减少了生产线工作人员17名,生产效率提高了151.15%,产品不良品率降低了25.00%,运营成本降低了36.69%,单位生产能耗降低了3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