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IT科技资讯平台,关注科技、手机、电脑、智能硬件、电脑知识!
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 > 智能穿戴 >

吕滨:人工智能助力心血管病诊断效率提升

导读:

  新华网北京11月14日电(刘文敏)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放射影像科主任吕滨,近日在接受新华网专访

  新华网北京11月14日电(刘文敏)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放射影像科主任吕滨,近日在接受新华网专访时表示,有了人工智能的辅助,心血管疾病诊断效率必将进一步提升。

  人工智能辅助医生提升心血管病诊断效率

  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8》显示,我国心血管病患病率及死亡率处于上升阶段,推算心血管病现患人数为2.9亿;心血管病死亡率居首位,占居民疾病死亡构成的40%以上。

  随着人工智能在医疗健康领域应用越来越广泛,它对心血管病诊治带来了哪些帮助?吕滨表示,心血管影像诊断过程复杂、耗时,人工智能的应用不仅可以省去很多繁杂的人工操作过程,节省大量时间,而且能够提高相关检测数据的可重复性和准确性。

  此外,人工智能可以看到许多肉眼难以观察到的病变特征,更快、更准确地提供诊断报告,有效降低漏诊率。

  “我们肉眼可能只是看到了30%,还有70%的信息没有解读出来,这时人工智能就能弥补不足,发挥大作用。”吕滨表示,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医学影像分析将在临床诊疗中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人工智能临床应用需解决两大难题

  吕滨表示,尽管“人工智能+医学影像”的发展如火如荼,但真正落实到临床应用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首先,诊断结果存在不确定性。“人工智能医生”需要接受准确的数据输入才能产生正确的诊断,而要保证数据准确率的前提是需要高质量的原始资料、原始数据和原始扫描图像等。其次,人工智能在病变的识别及诊断方面存在局限性。“例如患者的冠状动脉有斑块,斑块有钙化,把管腔都遮挡住了,即便是机器也很难识别它和管腔的关系。”

  吕滨表示,人工智能的应用推广不仅可以一定程度上解决基层医院医疗资源不足等问题,而且能为医生减轻大量的重复性劳动压力,提高其工作效率。但是,目前人工智能仍然只是辅助工具,是医生的“好帮手”,最终还是需要医生根据患者的综合情况来进行把关和决策。

  “可穿戴设备+人工智能”助力防治心血管病

  吕滨介绍,除了助力医学影像领域,如今人工智能还可与可穿戴设备结合,实现心率监测、血压检测等多项功能,及时发现异常,实时生成数据并进行信息传送,提前预警,为人们打造全天候的“健康哨兵”。

  哪些人有患心血管病的风险?哪些人需要吃药?吃药效果如何?哪些人需要住院检查?以上问题未来都可以准确找到答案。吕滨表示,“可穿戴设备+人工智能”将个体的健康状态数据化、可视化,如何将这些庞大的数据进行分析和解读非常关键。下一步需要搭建以人工智能和大数据驱动的医疗整合服务平台来进行管理,早预防、早发现、早介入,逐级深入心血管病防治的各个环节。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