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上“背心”,心梗智能预警
南京国际生命健康科技大会开幕,新奇特产品亮相
江北新区健康医疗大数据可视化平台。本报记者 冯芃摄
心电智能衣可以24小时监控心率,并对心梗发出智能预警。 本报记者 何钢摄
精准放射治疗系统。 本报记者 冯芃摄
南报网讯 穿上特殊的运动背心,就能预判心肌缺血或发出心梗警报,为提前干预、紧急救治争取时间;戴上MR眼镜,医生手术或在线诊疗,就像有了透视眼……昨天上午,南京国际生命健康科技大会在南京国际博览中心举办,智能穿戴、云计算等科技手段的应用,让医疗更具智慧。
展会上,医药、医疗器械、云计算、机器人、可穿戴等领域的近百家企业展示了最前沿的新技术、新产品。微软展台前,一款MR(混合现实)眼镜吸引了参展者的兴趣。这是将虚拟图像投掷于现实场景中的新技术。戴上眼镜后,人体结构的3D图像赫然出现在眼前,伸手在空气中划动,就能完成各角度旋转和放大细节等功能。
来自北京的维卓致远公司工作人员张朋飞介绍,他们为这款可穿戴眼镜提供了系统支持,并已在医院开始实践。今年9月份,常州某医院就利用5G+MR眼镜完成了一台腰椎手术。手术医生与场外远程问诊专家戴上MR眼镜,通过构建的患者腰椎虚拟模型,随时沟通指导,精准穿刺,共同完成手术。
展会上,一件看似平常的运动背心也成了焦点。这款衣服具有心梗预警功能,现场有观众问:如果高以翔穿上这样的衣服,是不是就可以提前预知心脏问题,从而避免悲剧发生?衣服的首发单位中科赋能智慧医疗公司总经理助理叶琳靖表示,是有这种可能的。这件背心的里面隐藏着12根导线,导线一头通过贴片贴在身体不同部位,另一头连着控制模块,等于把心电监测仪24小时穿在了身上。
“它不是简单的监测仪,因为人走路和运动时心律是不一样的。这背后是依靠云平台数据支持和智能算法,从而获取最精准的心脏数据。”叶琳靖说,穿上衣服后,下载手机APP,个人心脏数据都汇聚到云平台上,一旦监测到异常,就会向病人的手机、家属的手机发出预警,包括拨打120,以达到提前干预、争取抢救时间的目的。目前这款心电衣定价2000多元,即将批量生产上市。来自天津的参观者刘敏女士表示,如果对预警心梗有帮助,这个价格她是能接受的。
人工智能和大数据融入医疗,也成为本次大会的讨论热点。在江北新区管委会举办的数据智能助力精准医疗发展高峰论坛上,南京鼓楼医院介绍了人工智能在医院的应用和发展情况,江苏省人民医院则展示了其在临床大数据方面的建设经验。专家表示,信息化的构建、AI(人工智能)的运用,可以为疾病预测建立模型,打造新的医疗模式。
据悉,2017年以来,江北新区自主培育了5家上市企业,目前新区已集聚基因及生物医药类企业800余家,2019年预计实现营收900亿元。今年7月,江北新区成功引进了中科院“麒麟刀”项目,该项目也在本次大会亮相。记者看到,一个模拟假人躺在手术台上,工作人员设定好程序后,“麒麟刀”自动转动角度,通过X光进行精准治疗。
项目负责人贾婧博士介绍,大部分癌症患症都要进行放射治疗。过去,治疗只能使用进口的医疗器械,治疗费用昂贵,一个疗程可能就要二三十万。而随着国产“麒麟刀”的研发成功,治疗费用降低了一半。
省卫健委副主任兰青表示,全省医疗互联网已经全覆盖,接下来要建立全省统一的全民健康信息化新模型。江北新区是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东部)试点中心,这方面要改变政府和医疗机构主导建设模式,引入社会力量,共建、共享。记者在展会大屏幕上看到江北新区所有医院的信息,集中在一个平台上。医院就诊人数、就诊门类、就诊资源的分布情况动态更新,为新区平衡资源、了解病种分布、发布医疗政策提供支撑。而智慧江北项目的建设,是由江北新区社会事业局、科创局、新区大数据中心,江北新区科技投资集团共同打造的智慧数据平台,为新区百姓提供更多更好的医疗服务。
本报记者 何钢 李都
本报通讯员 王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