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新闻4月1日电 (陈杭)核酸试剂盒、室内环境在线监测和预警系统、COVID-19智能防控系统……清华大学先后启动15项抗疫应急项目,推动科研成果服务抗疫一线。
清华大学科研院副院长邓宁1日在北京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提到以上内容。
邓宁表示,清华大学设立了疫情防控科技攻关应急专项,从诊、治、防三个方面全面布局,聚焦疫苗、药物、临床诊疗技术、病毒传播防控、应急决策等方向,组织疫情防控科研攻关。
清华大学于2月2日启动了第一批8项抗疫应急项目,其中包括程京院士的核酸检测试技术、以及董家鸿院士牵头的“清华COVID-19智能防控系统”。结合疫情发展情况,清华大学于3月18日批准了第二批7项抗疫应急项目。
据邓宁介绍,在清华大学的全面布局和全力推动下,抗疫科研攻关取得了一系列的重要成果,部分成果已经成功应用到抗疫一线。
程京院士团队研发的核酸试剂盒在1.5小时内可以对包括新冠病毒在内的6种呼吸道病毒进行检测,已经具备2万人份/每天的产能,并于2月26日捐赠给武汉抗疫4家医院核酸试剂盒共计1.2万人份。
林波荣教授团队研发的“高精度室内环境在线监测和预警系统”用于监测重点诊疗空间的环境安全,已经成功在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和5个方舱医院部署200套,进行环境安全的监测和预警。
董家鸿院士牵头研发的“清华COVID-19智能防控系统”,包括居民个人自测评估、社区疫情智能防控、智能分诊、智能诊断、远程多学科协同诊疗、无线生命体征监测、隔离病房巡诊机器人、可穿戴体温及心电监测系统共8项智能技术产品。
2月23日,由清华大学联合中国医师协会组成远程医疗队,由董家鸿院士率领6名专家组成的医疗队前往湖北武汉,向武汉捐赠了“清华COVID-19智能防控系统”,在武汉的8家定点医院、1家方舱医院和72个隔离区进行了部署,为全方位的疫情防控提供有效的支撑。
例如,该系统中的个人自测评估系统有5种语言的版本,已经在全球70多个国家得到应用,超过2000万人使用了该评估系统;智能诊断系统已经用于4万多病患的精确诊断;隔离区疫情信息系统,服务整个湖北490个隔离区,服务病患人群超过2万人。
由范维澄院士领衔的公共安全研究院团队研发的疫情态势分析与防控监管系统从疫情开始就全面支持了中国疾控中心的工作,用在包括武汉市、北京市、广东省在内的20多个省市的政府指挥调度中。
清华大学和全球健康药物研发中心还向全球科研人员免费开放药物研发的资源和平台,共同加速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的药物研发。
此外,清华大学智库机构的近百位专家学者围绕疫情风险评估和应对策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有序推动复工生产等方面为国家提供政策建议70余篇。(完)
【编辑:陈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