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杨剑勇
依据小米年报显示,其AIoT平台连接了2.35亿台智能设备,小爱同学语音助手月活跃用户超6000万,拥有5台以上小米IoT设备的用户高达410万,同比增长77.3%,可以说,打造了全球最具规模的智能家居生态平台。来自华为年报披露数据显示,HiLink平台已积累5000多万用户,物联网连接设备总出货量超过1.5亿。相比小米,华为在智能家居这条赛道上属于追赶者。智能手机厂商作为消费科技发展核心力量,近年来积极推进消费物联网方向转型,寻找手机以新的营收增长点。而智能家居作为物联网细分领域最具市场规模的市场,截至目前,所有智能手机厂商战略均已向智能家居、物联网方向延伸。
苹果
苹果来自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所组成的其他业务营收规模在2019财年高达245亿美元(人民币1722亿元),是苹果增速最快,也是增速最靓丽业务板块。同时,也将会是苹果新摇钱树业务板块。
早在2014年,苹果面向智能家居领域推出HomeKit,覆盖照明、开关、插座、恒温器、窗户、智能摄像头等智能设备,以此打破家庭生活中的各种设备面临碎片化、多样化的属性,让控制家庭成为可能。果粉可以对语音助手Siri说“关掉卧室的灯”或是“打开客厅的窗帘”等,实现对家庭智能化控制。
值得一提的是,苹果为推进智能家居战略更快速落地,包括加入Thread Group行业标准组织,让更多设备厂商更容易加入HomeKit智能生态。此外,苹果还联合亚马逊和谷歌等巨头宣布共同成立工作组,以提升智能家居产品间的兼容性,安全性亦是其基本考量。另外,也不断在提升人工智能助手Siri智商能力,先后收购了多家语音技术公司,包括近期又收购了一家人工智能语音初创公司Voysis,可以改善Siri语音助手,增强Siri理解力。
伴随智能家居生态平台HomeKit日益扩大,以及语音助手Siri不断升级,苹果通过HomeKit+智能音箱+Apple TV+Siri组合,结合iOS自带智能家庭入口来撬开智能家居入口,借此希望可以控制整个家庭智能设备,以实现智能家庭生活。这样庞大生态体系倘若建立完善,在欧美市场,将对亚马逊与谷歌形成较大冲击。
小米
对于小米来说,是国内最早发展智能家居的智能手机厂商之一,凭借培育庞大的生态链,在智能硬件生态体系中,多款设备出货量在全球前列。小米手环可穿戴设备出货量全球第一、智能音箱全球第五、智能电视出货量中国第一全球前五。与此同时,来自AIoT生活消费品营收呈现高速增长态势,2019年营收同比增长41.7%至621亿元。2015年这一块营收规模仅有50亿元,到如今增速11倍之多,年复合增长率高达88%。
可以说,来自AIoT是小米增速最靓丽的业务板块,倘若按照当前增速来推算,预计到2021年,来自IoT与生活消费品营收有望突破千亿大关,甚至在未来将会成为小米公司最大业务板块。因为在接下来的几年中,小米已明确了5G+AI+IoT 发展战略,并将在未来5年至少投入500亿元,彻底确立在智能生活领域的绝对领导地位。
华为
对于华为来说,近年来积极推进智能家居战略发展,积极搭建智能家居生态平台,也推出智能音箱、智慧屏等智能硬件,是开足了马力向智能家居方向挺进。凭借“入口+连接+生态”的智能家居战略,为消费者打造全场景智慧化体验。截至2019年末,物联网连接设备总出货量超过1.5亿。
在笔者看来,伴随华为HiLink平台规模日益扩大,对于小米来说,要面对这个强大的竞争对手。尤其华为以新物种智慧屏形式走进大众视野,不仅让智慧变大,也为智能家居带来新的想象空间。此外,华为品牌召力是不言而喻,而智能家居生态体系的完善,对智能家居落地尤为关键,倘若要实现家庭全场景的智慧生活,只有强大号召力厂商才能打破,基于开放策略下,接入更多第三方产品。
最后
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应用,以及消费者对智能音箱、智能家电、智能门锁等智能设备需求强劲,推动全球智能家居高速发展。依据IDC早前报告显示,全球智能家居出货量到2023年将增长至14.6亿台。
智能家居市场规模更是高达万亿元。巨大蛋糕使之成为众多科技巨头核心战略之一,整体而言,以苹果、小米、亚马逊和谷歌等科技企业为代表的核心,占据市场主导地位。对于坐拥庞大用户群体的科技巨头来说,凭借品牌、技术、资金等优势构建生态体系,在智能家居场景率先抢夺先机。
作者系物联网高级顾问杨剑勇,福布斯撰稿人、网易签约作者,连续三年(2017-2019年)获得网易年度最佳签约作者。秉持让人们能重新审视物联网,并利用其从根本上改变社会去做事情,深度解读5G、IoT和AI等前沿科技,观点和研究策略被众多权威媒体和知名企业引用。
此稿件来源企业或互联网。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的,请注明原文来源地址。如若产生纠纷,本网不承担其法律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删除或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