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IT科技资讯平台,关注科技、手机、电脑、智能硬件、电脑知识!
当前位置:主页 > 手机 >

从华为的员工福利说起

导读:

  实物性质的福利在华为已成风潮。侧重精神层次的贺卡、给家属的一封信、集邮册等等文化福利,华为这

  实物性质的福利在华为已成风潮。侧重精神层次的贺卡、给家属的一封信、集邮册等等文化福利,华为这些年也没拉下。

  马虹玫

  过年过节给员工发放点儿福利,一直以来都是国企以及事业单位的传统。我的父母是国企老员工,领过各种各样的福利品。平时香皂洗衣粉之类的就不说了,这里单说比较有趣的。

  家乡过春节有吃甘蔗的传统。每年春节,爸爸扛回来一捆甘蔗,接着妈妈又让爸爸去扛她单位发的甘蔗。两个单位之间,没有形成差异化的福利发放格局。想象一下,每到年节发福利的时候,社区里,几乎每个大人都扛着一捆甘蔗是什么场景。一捆甘蔗少说也有一二十根,直到春节过完,还是啃不完,也别指望能送出去。再说了,送单位发的福利,不是成心给自己找骂么。最后,只得忍看甘蔗变干柴。

  还有一回发柑桔,爸爸妈妈各一份,每一份几十斤。生活空间有限,吃不完又没地儿放,阳台上,窗台上,全摆满了,妈妈只好委屈它们摊在床底下。有一回,爸爸甚至牵回来两头山羊。山羊与人面面相觑,互相都很不能理解彼此的存在。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开始,大部分国企辉煌不再。下岗潮席卷而过,不少地方的国企,甚至连工资发放都困难,再已无力负担庞大的福利开销。也再没有成捆的甘蔗和摊在床底下的柑桔等着我们去“解决”。

  外企大举进入中国以后,许多外企员工挺不能习惯的一点,是外企几乎从不发放实物性质的福利品。一切都体现在工资里呢!待遇优厚的欧洲企业,宁愿每年给你一千块钱看牙专用,也不肯在端午节给你发两个粽子。

  这种做法,也被华为——今日的通讯业霸主所采用。资深华为员工和家属应该都有印象。早年间,华为几乎是不发放任何实物福利的。传言说,任总曾经就此发过话——华为给的工资已经包括那些“虚头巴脑”的东西了(应指福利品)。言下之意,华为开出的工资很有市场竞争力。

  逢年过节,小区邻里,大家手上也常拎着些单位发的福利,常见的是米和油。除了工卡时刻不离身,华为人依然两手空空,从他们身上丝毫看不出过年过节的气氛。就这么着好几年过去,大约是七八年前的端午节,某华为人拿回家一个粽子。您没看错,真是一个特别小巧玲珑的散装粽子。那人很兴奋地跟家人说,今年我们发粽子了。真想把那个可爱的小粽子供起来做个隆重的纪念。就这么个粽子,也不是人人有份。华为太大,不同部门,不同的领导,他们都有各自的想法和做法。

  华为开始大范围发放实物福利品,具体始于何时?又在何等机缘下?是否有相关的讲话、文件予以正式通告,我尚未得知。只知道,具体操办福利这事的是每个部门的行政秘书。领导的授权范围、秘书个人的喜好、采购能力、办事水平,都或多或少体现在发放的福利上。拿月饼来说,新潮的秘书MM善于尝试新东西,比如发放巧克力月饼。豪气的部门发香港进口的大品牌。阖家团聚的中秋节,常驻海外的员工也不能漏了。有些地区能收到从深圳总部寄过去的月饼。驻外分支机构的食堂有条件的,还自己做月饼来发放。从给已婚员工发单个的散装粽子开始,到现在发放的东西越来越高档,越来越向礼品化靠拢,中间能罗列出一长串福利品清单。有常规的,有洋气的,也有土产的,还有奇葩的,有家属说曾收到过一盒四包装的瓜子……

  实物性质的福利在华为已成风潮。侧重精神层次的贺卡、给家属的一封信、集邮册等等文化福利,在我的了解范围内,华为这些年也没拉下。如果,我们将视野放开放远,华为的多重员工保险制度,是不是也应该算在福利范畴中呢?只是相对于看得见的月饼、粽子、水果等,这些福利是“隐形”的。

  在《深淘难,低做堰》这篇文章中,任正非说:“客户是绝不肯为你的光鲜以及高额的福利多付出一分钱的。我们的任何渴望,除了用努力工作获得外,别指望天上掉馅饼。公司短期的不理智的福利政策,就是饮鸩止渴。”

  高绩效的团队与有市场竞争力的人力成本之间,始终存在一个平衡点的问题。国企时代,企业管理者无需过多考虑,一切按既有规定办理。到了民企这儿,既需要高效团队服务于企业长远发展,又要在人力成本方面“量体裁衣”。具体落实到员工福利上,就不光是行政服务水平的问题,当然更不是哪个秘书的个人能力问题。它最终体现的,还是一个企业的薪酬福利制度以及企业文化方面的问题。这是一个值得深入讨论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