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行业的巅峰时刻,都是以少数品牌市场份额高度集中为标志,手机市场也不例外。
近日,国际数据公司IDC发布报告显示,三星、华为、苹果、小米、OPPO前五大手机品牌总出货量高达66.8%,其他手机品牌出货量之和从40.1%降至33.2%。
与此同时,IDC、Strategy Analytics、Canalys三大国际数据公司的报告均显示,2018年Q2,华为手机超越苹果位居全球第二,三星出货量大幅下滑。
自从2007年苹果发布第一款iPhone,谷歌推出Android开放手机联盟开始,手机市场的竞争主要是iOS与Android阵营之争,也是两大阵营的领导者苹果与三星之争。
当三星份额持续下滑,华为份额持续攀升并超越苹果之后,余承东认为:“华为最快、最快、最快在2019年第四季度有望超越三星。”但这并不是重点,余承东反复强调份额从来不是华为的目标,而是消费者的认可度。
他说:“
但从长远看,用三到五年的时间,争取获得30%以上的市场份额才是华为真正的目标,这个市场份额的背后是消费者真正的认可,而非靠低价、低端产品堆起来的份额。而下一阶段的竞争,生态布局比手机销量更重要。”
的确,随着5G网络商用,万物互联时代到来,智能终端将不再局限于手机一端,这也意味着竞争方式的改变:
从手机之争变为生态之争。而华为与苹果的竞争才刚刚开始。
借风起飞是运气,更是能力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利用草船成功借来曹操的十万只箭,粉碎了周瑜的刁难。诸葛亮之所以能够“草船借箭”,是因为“上通天文,下知地理”的他夜观天象精准预测到几天后的那场东风。
现在我们回顾手机的发展史,清晰的看到3G网络全面商用的2011年让智能手机普及迎来大风口,可在当时能预测到这一风口的企业并不多。
其实,早在2008年6月份,苹果公司“全球开发者大会”上,乔布斯就主导发布了3G版iPhone手机。但中国移动在2008年4月才拿到第一张3G牌照,由于3G网络迟迟未大规模商用,因此智能手机的使用体验与非智能手机区别不大。
如果说苹果创始人乔布斯变革并创造了智能手机,那么华为应该是最早看到智能手机市场即将爆发的企业之一。2011年初,时任华为欧洲区无线业务总裁的余承东被安排接管华为终端业务。而当时华为智能手机全球发货量仅区区百万台,局面十分尴尬。
2011年2月3日,余承东发了他接管华为终端业务后的第一条微博,提出“
视频网络时代、智能手机全面普及的时代,是我们(华为)崛起的重要机遇!”
为什么余承东能预测到?近水楼台先得月!作为全球数一数二的通信设备提供商,亲自参与了全球运营商3G网络的商用,自然能预测智能手机的普及。因为3G网络之于智能手机,就像是高速铁路之于高铁。
而另一个看到这一风口的人是雷军,这也得益于雷军在米聊、MIUI等软件上的创业。手机APP需求的爆发同样意味着智能手机市场的爆发。同年8月,小米发布了第一款智能手机。
在当时,除了苹果、三星、HTC等少数几家外资品牌做智能手机外,依靠功能机获得不错收入的多数中国手机企业只是将智能机作为“副业”,这其实就是温柔的陷阱,它们只会越陷越深。还有些企业将宝错误的押在Windows Phone上,而非Android。
成功预测到风口的企业借风起飞,而对市场错误判断的企业,错失了发展良机。很多成功的企业家在解释自己的成功时,都归结为运气。其实,赌对了方向,踏准了风口,看似是运气,本质上还是踏准风口的能力。
不当“飞猪”,争当“大鹏鸟”
找准了风口,就能迅速起飞。这条规律,在这几年的创业大潮中,表现的淋漓尽致,比如,共享单车行业、网约车行业、互联网洗衣等,但是真正能在起飞后持续越飞越高的企业并不多。
这里不得不提“风口猪”理论: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其实,这只是上半句,而下半句则是:飞得越高,摔的越惨。道理十分简单,猪即使借风飞上了天,但总有风停的时候。一旦风停,没有羽翼的猪只能自由落地。
曾经想要借助智能手机风口起飞的企业有很多。2012年后在小米手机销量快速增长的带动下,360、大神、大可乐、小辣椒、乐视等数十个新手机品牌突然冒了出来。它们全都模仿小米的互联网营销模式,利用价格战争夺市场,利用营销噱头吸引顾客,没有企业真正产品和技术上做努力。
简单讲,太多企业希望走捷径,希望一夜暴富,希望获得融资,这让投机成为一种潮流。在互联网思维盛行的2013、2014年,很少有人质疑这一模式的持久性和可靠性。
这里我们不得不赞扬华为任正非关于回归商业本质的判断:
互联网还没有改变事物的本质,现在的汽车还必须首先是车子,豆腐必须是豆腐,当然不等于将来不会改变。自2013年开始,任正非一直提醒,华为应该坚持走自己的路,“别让互联网引起你们‘发烧’。”
2014年,小米依靠低价和互联网营销手段迅速成为中国手机市场的第一名。然而,随着智能手机风口的“风力”越来越小,小米手机份额自2015年开始下滑,2016年更是跌出中国市场前五名。其他小米模仿秀们更是惨烈,倒闭的倒闭,裁员的裁员,到今天几乎都销声匿迹了。
华为是当时为数不多没有选择走小米的互联网营销和低价之路的企业。华为坚守自己对商业的理解,采取聚焦战略,将华为的“力出一孔,利出一孔”战略应用到手机的竞争中。
华为发现中高端手机市场的竞争反而并不激烈,作为善于长跑的企业,华为将战略定位在了“精品手机”,目标对准三星和苹果,希望依靠更好的产品和体验赢得消费者,而不是浮躁的互联网思维和互联网营销。
2012年1月,华为在美国国际消费电子展上发布P系列智能手机Ascend P1 ,这是华为的第一款P系列手机,也是第一款搭载华为自主研发海思芯片的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