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馬路“低頭族”成安全新隱患
開車、騎車、過馬路都不忘刷一刷手機——
馬路“低頭族”成安全新隱患
如今,手機已經成為人們生活的標配。工信部最新數據顯示,2019年5月,全國移動電話用戶數量達15.89億,很多人擁有不止一部手機。在手機服務人們工作、學習、娛樂的同時,人們也在生活中越來越依賴手機。時刻低頭看手機的“低頭族”幾乎隨處可見,甚至一些人開車、騎車、過馬路也不忘刷一刷手機。馬路“低頭族”潛藏著哪些安全隱患?對此該如何治理?何時才能抬起頭來?
走路看手機,真懸
7月15日上午,在交通繁忙的北京大望橋附近十字路口,隻見過往的不少行人手裡都拿著心愛的手機,哪怕在密集的車流中橫穿馬路時也依然時不時看上幾眼手機,點上幾下。一邊操作手機一邊騎電動車的快遞員、外賣送餐員更是一個接一個,一心二用地在人流和車流之間快速穿梭,看得人心驚膽戰。
在半個小時的時間裡,一位年輕女士一邊看手機一邊晃晃悠悠地騎著共享單車,對前方快速插過來的電動車來不及反應,一個急剎車停下時就已經和過往的電動車、自行車擠作了一團﹔一位騎電動車的快遞小哥忙著查看手機,不顧路口紅燈便徑直闖了過去,讓往來的機動車司機連忙踩剎車﹔更有一邊看手機一邊騎電動車的外賣小哥,過路口轉彎時差點撞到路邊的行人,嚇得行人接連后退……這些頻頻發生的交通小摩擦雖然多數不至於構成交通事故,但卻已然成為道路交通中的巨大安全隱患。
事實上,這隻不過是智能手機普及后“低頭族”的一個縮影。如今,開車、過馬路時用手機的現象並不少見,在交通違規行為中佔據一定比例。僅今年3月,廣州交警通過“智慧電警”抓拍到的開車打電話行為便多達800多例﹔廈門交警4月、5月兩個月內抓拍查處此類行為1924例。相關調查顯示,72.2%的人有在步行過馬路時玩手機的經歷。
如此行為背后隱藏的危害不容小視。據了解,開車時打電話發生事故的概率是普通狀態下的2.8倍﹔看手機發生事故的概率是普通狀態下的23倍。有實驗表明,開車時候看一眼手機最少需要3秒,假如汽車的駕駛時速是60km/h,看手機一眼則意味著會盲開約50米,存在極大風險。英國一項統計數據則顯示,開車時發短信會導致駕駛員對路況反應速度降低35%,比酒駕和毒駕狀態下的反應速度還要慢。同時,有研究顯示,行人走路盯著手機時,平均視野隻有正常走路時的5%,平均速度會減慢16%到33%。
馬路“低頭族”已成為交通領域的“新隱患”。然而,盡管各地都採取措施進行治理,這一現象卻始終屢禁不止。
2018年12月,廣東省中山市一女子便因一邊低頭玩手機一邊闖紅燈橫穿馬路,與一輛摩托車相撞並致摩托車乘客死亡,法院審理后認為該女子在事故中承擔主要責任。2018年9月公布的《第二屆司法大數據專題分析課題之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糾紛案件》專題摘要顯示,開車玩手機已經成為繼無証駕駛、酒后駕駛之后誘發機動車交通事故的第三大原因,佔比高達10.56%。
普遍存在僥幸心理
馬路低頭族為何屢禁不止?並非人們不知道低頭路上行存在安全隱患。有關機構的一項調查中,52.7%的受訪者將走路看手機歸因為對發生交通事故存在僥幸心理。
在山東讀研究生的孫思琪是個資深“低頭族”,幾乎每過一兩分鐘就要看一下手機,走路的時候也不例外。她表示,自己走路時看手機,主要是因為習慣了隨時接收和回復通訊消息,由於平時看手機的頻率就很高,走路時也忍不住掏出手機看一下。孫思琪坦言,盡管自己清楚走路看手機有一定安全隱患,但“手機依賴症”讓自己難以改掉這樣的壞習慣。
除了個人習慣和意識問題,快節奏的工作與生活也成為催生馬路“低頭族”的一大原因。
在北京經營水果生意的小韓日常負責店裡的水果外賣配送。他表示,一邊打電話一邊騎電動車送水果是自己的工作常態,有時手機上收到新的指令或信息,即使是在快速騎行也要拿起手機看一下甚至做出回復,而這樣做主要是為了節省時間。“我們是自營的店,尚且有這種壓力。各大外賣平台上的送餐員一般都有任務要求,如果完不成單量或者配送不及時就會被扣錢。因此,他們隻能一邊騎車一邊打電話或看手機,以提高效率。”小韓說。
值得注意的是,馬路低頭族不同主體容易指責其他主體,而對自身則認為“不會出什麼大事”。一位開車族坦言,知道開車不應該打電話,更不應該看手機、發微信,但仍會偶而為之。但是,他強調自己開車時隻發“語音微信”,不會影響行車安全。反過來,他認為看手機的行人給司機造成很大困擾,“有的人一邊過馬路一邊看手機,根本不看紅綠燈,司機要鳴笛提醒才行”。然而,在接受採訪的行人看來,走路看手機最多是行人之間彼此碰一下或者自己被絆一下,說聲“對不起”就行了,駕車的人看手機則有可能釀成要命的大事,是應該從嚴治理的行為。
治理還需軟硬兼施
馬路“低頭族“的危害在全球已經引起了重視。為了治理這一不良現象,有關各方可謂煞費苦心。
中國各地目前主要採取加強監管與處罰的方式進行整治。例如,在浙江,交警部門自今年6月10日起開啟了為期兩個月的專項整治行動,通過固定執法點現場查處和電子警察自動抓拍相結合的方式集中治理駕車時使用手機的違法行為。在廣州,交管部門今年啟用了9套採用最新檢測技術與人工智能技術的“智慧電警”系統,可自動檢出開車打電話等違法行為,一旦發現即給予“記2分、罰100元”的懲處。
在國外,各國對馬路“低頭族“也採取一定處罰措施,處罰力度相比中國更為嚴厲。例如,新加坡禁止司機駕車時手持及使用手機、平板電腦等任何電子產品,一旦違反將面臨最高12個月監禁及2000新加坡元的罰款。英國對開車時使用手機的駕駛員將提起“危險駕駛”起訴,最高可判入獄兩年。
除了法律懲處,不少國家也試圖採取技術等軟手段降低馬路“低頭族”帶來的隱患。例如,韓國政府投資開發了一款名為“手機僵尸”的APP,如果機主在走路時使用手機,該APP就會自動鎖住屏幕,隻有使用者完全停下時,手機才能解鎖使用。荷蘭嘗試在人行道路面上設置交通信號燈,即將LED條嵌在路面上並與地上交通信號燈相連,使其與交通燈同步改變顏色,以便提醒“低頭族”注意自身的交通安全。
中國地理學會城市與區域管理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張文忠表示,馬路“低頭族”現象反映了當前社會的出行文明還不成熟,這與汽車等現代交通工具在中國普及時間較短有一定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