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IT科技资讯平台,关注科技、手机、电脑、智能硬件、电脑知识!
当前位置:主页 > 手机 >

活着要踏实 写作更要踏实 | 专访《美文》杂志常务副主编穆涛

导读:

活着要踏实,写作更要踏实

  “对你影响最深刻的书是什么?”大多数人对这个问

活着要踏实,写作更要踏实

  “对你影响最深刻的书是什么?”大多数人对这个问题的答案,都源于书的主人公或者故事情节对自己的激励。而当记者把同样抛给作家穆涛,他却没接招,“我想谈一谈对我影响深刻的出版家和作家。”这大概是一位资深出版传媒人独特的视角。

出版家范用对小读者的关爱了不起

  穆涛曾经特意拜访著名出版家范用。这个名字对很多人来说很陌生,但是如果提起他曾策划出版的巴金的《随想录》《傅雷家书》便无人不知了,“我特别敬重出版家范用先生,他还创办了《读书》《新华文摘》。他出版的书影响了好几代人。我去他北京的家里看他,老先生特别达观,性格很高雅,家里这个书架上除了书还摆放洋酒瓶,你要是去看他给他带瓶洋酒,他就高兴坏了。”

  穆涛说,范用先生对他的启发是做编辑的态度,“两个细节给我感觉特别好。第一个是他送我一本他自己写的书,《我爱穆源》书名是他孙女用钢笔写的。这本书是他写给家乡小学谈读书、谈成长、谈人生的,那么一个出版界的大人物愿意跟小读者交流,是非常了不起的。第二个细节,他问我《美文》杂志的文章排版用什么字体?我说宋体字居多。他说:‘好啊!我这辈子就爱宋体字,老版的宋体字太棒了!’作为出版家,他不谈大的东西,你能感到他从骨子里对汉字的喜欢。”

作家孙犁以“精益求精”相励

  穆涛与孙犁老人的交往,则要从一次编辑工作的“挨批”说起。

  穆涛回忆:“我来《美文》杂志之前,在河北省作协的《长城》杂志当编辑。1991年,受主编委托,编一组孙犁老师和友人的通信。共38通,是孙犁老师和他保定小学同学的通信。因为是复印件,字迹比较模糊,他叮嘱我一定要校对好。我是责任编辑,在校对时请多位老编辑帮助校对。杂志出版后,还是有两个错字。孙犁老人专门捎过话来,提出这两个字,但同时也给予理解。我从这件事中,理解到一个编辑责任之重大。后来我到《美文》杂志社,得到了孙犁老师的书法,叫‘精益求精’,每次看到它,都会加深我对编辑责任的认识和理解。

听说过没见过的“教授散书”

  谈到令自己印象深刻的读书故事,穆涛想起了有过一面之缘的老人,“2010年前后。我陪平凹主编去上海复旦大学做讲座,现场坐满了人,还有很多人站着,我就把座位让给了一位老教师,自己家就从会场出来,到周围走走。走到复旦大学后门一个特别窄的小路,有各种卖杂货的,突然出现一个书摊,一个80多岁的老先生坐着,。我一看那些书就与众不同。虽然标价10元一本,其实很多书如果网购的话,一百元一本都买不到。我一下子就想起来‘教授散书’的传统。一些老先生岁数大了,他的藏书如果没有后人继承,或者他不放心想要散出去,散给真正爱读书的人。我以前只是听过没见过,这次在复旦大学真的见到了。”那一次,穆涛一口气买了9本书,其中有一本《十四朝文学史略》是刘永济教授的,他想买多年不得,在这里偶遇特别兴奋:“我一把抓起来,老先生话也不说,看我拿那本书就笑了笑,我把钱放到他的小盒里就走了。”这件小事令穆涛感慨,读书传统中非常重要的是对书的传承。

  而谈到读书传统,穆涛书桌上各种摘抄的书卡不得不提。“我的读书习惯是个很笨的方法,当编辑有很多具体的事务。我喜欢汉代历史,相关书看得比较多,比如《史记》《汉书》,还有董仲舒的《春秋繁露》、贾谊的《新书》、刘向的《新序》等等,就专心致志读这几本。但是读书怎么能静心?我的方法就是抄书,我有读书卡,一张一张抄,再装订起来。《史记》《汉书》都抄了。”

  博览群书,这大概是很多爱书人的追求,但是穆涛对此的见解有所不同,“我认为博览群书是害人的。什么都读一点又浅尝辄止,它就好像地沟油,这个酒店弄一点,那个饭店弄一点,回去一炼就成了你的了?中国人的读书传统是读精、读透,‘半部论语治天下’。经典的东西有一两本能下工夫吃透就很了不起了。一个人活着要踏实,写作更要踏实。” 华商报记者 路洁

  链接: 穆涛,《美文》杂志常务副主编,陕西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国务院特贴专家,西北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散文专委会委员,文化散文集《先前的风气》获第六届鲁迅文学奖和2014中国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