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IT科技资讯平台,关注科技、手机、电脑、智能硬件、电脑知识!
当前位置:主页 > 手机 >

安徽首位援藏女律师陈贤:法律援助永远在路上

导读:

工作之余,安徽援藏女律师陈贤经常拿出手机,翻阅在西藏、内蒙古、新疆等地从事法律援助时拍下的照片,

工作之余,安徽援藏女律师陈贤经常拿出手机,翻阅在西藏、内蒙古、新疆等地从事法律援助时拍下的照片,照片里有当地纯净优美的自然风光,也有少数民族同胞淳朴善良的笑脸。

每一张照片她都舍不得删掉,这些照片,不仅记录了她5年多法律援助工作的点点滴滴,也承载了她和当地群众的深情以及对祖国边疆的无限眷恋。

她是安徽省首位援藏女律师,5年多来,行走在祖国边疆,为当地群众送去急需的法律援助。她热心公益,不仅收获了精神的升华,也收获了边疆群众的信赖和支持。

她经常说:“做法律援助工作,让我有机会用专长为国家、为人民尽一份责任,我觉得,此生无憾!”

今年,陈贤再次主动请缨,7月底,前往新疆,开始了自己第六年的法律援助工作。

提前适应高原气候,骑行青海湖

“我甘愿放弃优裕舒适的生活,甘愿忍受亲人离别,甘愿忍受艰苦恶劣的工作和生活环境,顽强拼搏,无私奉献,让法治的阳光照亮雪域高原的每一个角落。”这是陈贤2014年第一次报名参加“1+1”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行动时,在申请书里写下的一段话。

她之所以对公益行动有如此热烈的情感,源于20多年前在心中埋下的感恩的种子。高二那年,陈贤父亲因病去世,母亲微薄的工资成为家里仅有的收入。班主任老师了解到她家里情况后,发动学校师生为她捐款献爱心。

“有同学把饭钱全都捐出来,这些细节我至今难忘。”陈贤回忆,自己当时就想将来有条件、有能力了,一定要竭尽所能帮助别人。

2013年的一个夜晚,陈贤无意在网上看到失去双手的“1+1”志愿律师郭二玲的事迹,感动不已。

“身残志坚,要克服多少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才能成为一名律师,又是怎样的无私大爱,才愿意投身公益,扶贫济弱!”陈贤彻夜未眠,她在网上查找相关信息,详细了解“1+1”法律援助志愿行动的报名条件。

当时,陈贤已经错过了当年的报名时间。不甘心放弃的她开始为来年再报名做准备。“为让身体适应高原气候,我和儿子一起去海拔3000多米的青海湖环湖骑行,一天骑行100多公里。”陈贤介绍道。

2014年春天,在家人支持下,陈贤报名成功,最终把服务地定在了西藏。虽然提前做过身体适应,但是高原气候还是给陈贤来了一个“下马威”。

陈贤的援助地是西藏自治区昌都市卡若区,平均海拔3500多米。“由于高寒缺氧,那会儿鼻子时常出血。”陈贤说,过敏使她皮肤很痒,经常抓破皮肤。

陈贤住在10楼,办公室在4楼,因为经常停电,她每天走楼梯。尽管条件艰苦,但陈贤从没有向家人和同事抱怨过,都是“报喜不报忧”。

“比起工作,这些算得了什么呢?多想想工作的获得感、自己的责任。”陈贤没有向困难低头,她积极适应,满腔热情地投入到法律服务工作中。

她去之前,那里没有一名律师

卡若区地处藏东,经济相对发达,开工项目较多,农民工讨薪、工伤案件经常发生。“在我去之前,那里没有一名律师,法律服务资源很薄弱。”陈贤介绍,自己办理的第一个法律援助案件是一起工伤赔偿案。

藏族姑娘扎西曲珍因工伤造成八级伤残,医药费花了几万,与当事公司在保险待遇上调解不成,起诉到法院。从取证到提供辩护,经过一审、二审、重审,在陈贤的不懈努力下,扎西曲珍拿到了近17万的工伤保险款。之后,扎西曲珍和舅舅为这位陌生而亲切的汉族法律援助律师送来了一面锦旗。

那一刻,陈贤很感动,“身体再不舒服、环境再恶劣,也是值得的”。

还有一起藏族小伙讨薪案,更加坚定了陈贤投身边疆开展志愿法律援助的决心。藏族农民工次里巨丁起初对陈贤的援助充满怀疑,而拿到判决书,看到法院判决老板偿付所欠的7000多工资时,次里巨丁满意地笑了。

“用法律帮助藏族同胞维护了权益,加深他们对法律的认知,对我而言就是最大成就。”陈贤说。

陈贤与司法局同事多次克服艰险路况,下乡发放法律法规宣传资料和自己的名片,解答群众咨询。陈贤说:“我要用办理的每一起案件,告诉少数民族兄弟姐妹们,法律面前只有公平正义。”

在西藏开展法律援助的一年时间里,陈贤办结58件案件,为受援群众挽回直接经济损失100多万。受援群众说,陈贤在他们心里就像格桑花一样美丽。

一年的援助期转眼间到了,2015年,陈贤申请继续留在西藏开展法律援助工作。组织上考虑她的身体状况,把陈贤派往内蒙古开展法律援助。

在内蒙古服务期间,陈贤曾在零下20摄氏度左右的极寒天气里,到乡下露天开展法制宣传,一站就是几个小时,手脚被冻僵。也曾顶着刺骨的寒风,骑着自行车去开庭,开完庭,大雪封路,她只能艰难地推着自行车回住处。

陈贤说,每当看到那些绝望无助的当事人因她提供的法律帮助而维权成功,她觉得自己特别幸福。

伉俪情深,并肩而行

在内蒙古,有一个“惊喜”在等待着陈贤。她的丈夫曹旭律师也申请并获批参加当年“1+1”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援助地也在内蒙古。

陈贤援藏的一年里,曹旭每次和妻子通电话都成了法律援助成果汇报。曹旭从妻子疲惫但不失兴奋的语调中感受到了奉献的快乐。他一边心疼妻子,一边也意识到法律援助工作的价值所在。

于是,受到感召的曹旭毅然决定,同妻子一起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他们也是“1+1”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开展以来,全国唯一一对参与法律援助志愿活动的律师夫妻。

虽说和爱人一起来到内蒙古,但是陈贤在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曹旭在乌海市海南区,相隔300多公里。内蒙古常年干旱少雨,春天多沙尘暴,冬天漫长而寒冷。

陈贤回忆:“我们俩要见上一面,得转4次车,大概7个小时的车程。”为了不耽误工作,两人往往还没来得及说上几句贴心话,又得匆匆返回。

有时遇到大雪封路,两人很长时间也见不上一面。他们只能约定每天工作结束后打电话报平安,在那种环境下,每天的通话成了夫妻俩消除疲劳的最好方式。

工作中,陈贤与曹旭互帮互助,生活中,他们也是一对令人称羡的恩爱伴侣。不仅有说不完的话,还常常一起运动、旅行。

“其实,我能有今天的成绩,和丈夫的支持与鼓励密不可分。”陈贤介绍,曹旭的父亲是一名老法律工作者,弟弟妹妹现在也都从事法律相关职业。

在曹旭的影响下,陈贤自学法律,并顺利通过了国家司法考试,成为一名律师。后来陈贤又影响了曹旭,夫妻俩一起在志愿律师这条征途上并肩而行。

2016年到2018年,陈贤又被派到新疆乌鲁木齐市头屯河区开展志愿法律援助工作。

“日子苦、条件差、挣不到钱,去那里干啥?”陈贤的儿子曹天楚大学毕业后,通过了国家司法考试,起初,他并不理解母亲为何要去边疆做志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