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华为发布AI训练集群Atlas 900 比原世界纪录快10秒
9月18日,华为发布由数千颗昇腾910处理器组成的全球最快AI训练集群Atlas 900。
ResNet-50模型训练被称为衡量AI计算能力的“金标准”,Atlas 900用59.8秒完成了训练,比原世界纪录快了10秒。
华为副董事长胡厚崑说:“需要进行庞大数据计算和处理的天文探索、石油勘探等科学研究领域几个月才能完成的工作,交给Atlas 900,也就几秒钟的事。”
胡厚崑展示了一张国际组织SKA(平方公里射电望远镜)合成的有20万颗星星的南半球星空图。当前条件下,要从这20万颗星星中找出某种特征的星体,一位天文学家需要169天才能完成,而Atlas 900只需10秒。
中国工程院院士、鹏城实验室主任高文表示,实验室已采用华为提供的AI集群。
胡厚崑介绍,Atlas 900已部署到华为云上,并以极优惠的价格向全球科研机构和大学开放。
从1946年第一台计算机诞生到现在,计算设备体积越来越小,功能越来越强,离人的距离越来越近。与此同时,“你给一个公式,它给你一个结果”的基于规则的计算模式在解决语音识别、图像识别、实时翻译等无法用确定规则描述的问题已很吃力。
为此,科学家们找到了新的基于统计的计算模式,因为高度依赖于算力,华为将其称为“暴力计算”。
有多“暴力”?胡厚崑举了一个例子,为了让计算机认识一只猫,需要数百万张图片的训练,而自动驾驶、天文探索、气象预测等更复杂的场景对算力消耗更加惊人。
华为认为,这种计算模式是推动当前人工智能发展的关键基石,并将成为主流。5年后,人工智能计算所消耗的算力,将占全社会算力消耗总量的80%以上。
胡厚崑说:“计算进入新智能时代,计算产业迎来大蓝海,华为在创新突破处理器架构,投资全场景处理器的同时,将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商业策略,不遗余力地构建开放生态。”
胡厚崑说:“联接和计算是支撑智能世界的两个关键技术,就像一对孪生兄弟,联接到哪里,计算就到哪里,哪里有计算,哪里就有联接。从云到边缘侧、终端侧,计算和智能将无处不在。”
算力饥饿已成为包括人工智能在内的诸多领域创新的主要瓶颈,华为认为,解决问题的关键在处理器的效能,用新的处理器架构匹配算力的增速是寻求突破的有效途径。
为此,华为推出了业界唯一覆盖“端、边、云”全场景的达芬奇架构处理器,发布了包括支持通用计算的鲲鹏系列,支持AI的昇腾系列,支持智能终端的麒麟系列及支持智慧屏的鸿鹄系列,未来还将面向更多的场景继续推出处理器系列。
8月29日,科技部宣布将依托华为建设基础软硬件国家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与之前公布的主要围绕具重大应用需求细分领域组织建设的平台不同,华为创新平台的基础是8月23日宣布完成构建的华为全栈全场景AI解决方案,而全栈AI的基础正是一系列基于达芬奇架构的AI芯片。
胡厚崑强调:“真正好的架构要有务实的商业策略和开放的生态来实现,计算产业高度依赖于生态,需要全球协作。华为将继续投入15亿美元,升级沃土计划,希望将开发者规模扩大到500万人。”
2015年,华为首次发布沃土计划,目前已发展130多万开发者和14000多家ISV(独立软件开发商)。(科技日报 记者 刘艳)
(责编:李强强、高红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