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国内首现一款用微信支付赎金的勒索病毒,该病毒感染电脑后会弹出微信支付二维码,用户被要求支付110元才能获得解密密匙,该病毒共导致2万多台电脑中招。
据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发布通报,该病毒采用“供应链感染”方式通过论坛传播,同时还窃取用户淘宝、支付宝、QQ等账号密码,严重破坏了社交软件的平台生态环境和干扰了网络虚拟世界的正常秩序。
经侦查,该病毒制作者罗某是一名高中辍学的“95后”,虽文化程度不高,但对计算机兴趣浓厚。2018年1月,他在租住房子内研发“cheat”木马病毒,预谋盗取他人支付宝等网络账号和密码。
今年9月3日,广东省东莞市第三人民法院对这起全国首例微信支付赎金勒索病毒案作出一审判决,以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判处罗某有期徒刑六年六个月。
木马病毒犯罪已从过去单纯的侵害计算机系统安全向侵害财产安全蔓延。
2018年3月,被告人姜某、谢某利用木马病毒下载安装链接到广东、四川等地用户手机上,骗取安装之后利用木马病毒盗取个人信息,然后通过网上支付形式盗刷用户银行卡购物,骗取金额达30余万元。最终,两被告人分别被判八年至七年三个月有期徒刑。
统计表明,近三年来广东法院共审理各类危害计算机系统犯罪案件149件270人。
用足法律保护个人信息安全
近年来,针对手机用户的盗窃、诈骗、敲诈勒索等犯罪高发,此类犯罪具有形态复杂、隐蔽性高、打击难度大等特点。
2016年初,黄某、魏某将从他人处非法获取的大量苹果手机用户信息,包括机主姓名、苹果ID、手机号码等,发送给下家用于解锁,并将解锁成功与否的信息向上家反馈,以此赚取费用。公安人员从二人电脑共提取涉案信息1273条。
“对苹果ID如何定性?属于何种哪一类公民个人信息?是本案中把好法律适用关的重大问题”,承办该案的法官郭玉说,“能够标识个人身份信息或者是涉及公民个人隐私的信息,都是法律保护的对象。”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明确了公民个人信息的范围,以及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定罪量刑标准。
该案是解释施行后广东法院最早适用新规定的案例之一。“最终我们结合本案的证据来认定,将它定为有可能会对他人的人身财产造成危害的一类信息。”郭玉说。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