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起,蟹脚痒。早上9时30分,60岁的黄清娣从快递员手中接过大闸蟹,打开后不禁感叹:“以前买东西凭粮票、布票,多难啊;现在买生鲜,手机上点一点就能买了,送到家还是活的,在以前实在是不敢想象。”
在新中国成立70年的波澜壮阔历史潮流中,很多惠州人都有像黄清娣一样的感触:买东西越来越方便,从站在供销社柜台前凭票买货,到货架式的大型超市、购物中心随便挑;从“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现金式消费,到看得见摸不着的网络消费;从以前买东西赊账觉得丢人,到现在各种房贷车贷方便购……
70年间,老百姓的消费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同方式“买买买”,印证了惠州百姓收入水平的攀升与生活质量的改善,也折射出了惠州经济社会发展、文化水平提高、城市品位提升。
购物方式
从供销社柜台式到超市敞开式购物
“以前物资匮乏年代,买东西要靠粮票、布票,除了衣服和粮食,貌似也没什么东西可以买的了。”由于父亲是村里的会计,家里小孩也不多,黄清娣小时候家里粮票布票充足,吃穿不愁,是当年人人羡慕的对象。黄阿姨说,供销社高高的柜台后面才是商品,想买什么通常要手指着告诉销售员,品种少,挑选的空间很小。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私营经济越来越活跃,零售业也开始起步,商品丰富多样的大型超市、购物中心和品牌专卖店开始陆续出现在惠州街头,货架式的开架零售形式让消费者耳目一新。“那时候,我们最喜欢去的就是西湖百货,那可是当年惠州商业地标性建筑物、最繁华的商圈。”黄清娣说,作为消费者,那时候能站在商品中间近距离接触商品、看价格牌,感觉很受尊重。当时不少年轻姑娘的理想工作就是当一名商场售货员。
“我现在还记得2000年河南岸人人乐刚开业的时候,那带电梯的商场太大气了,每逢有亲戚过来,除了去西湖,都会带去人人乐逛逛买买,感觉就是最大的‘炫富’。”黄阿姨笑着说,那时候拿张银行卡刷卡买单,已经觉得自己很超前很赶潮流了。
支付形式
现场购物现金消费变网上购物手机支付
“刚开始网购是为了买书,在当当网能找到比较全的书,没想到买着买着,现在衣食住行都在手机上下单。”黄清娣喜欢新事物,精通各种网购方法。她说,自从网购后,家里的东西丰富起来了,现在鱼肉类食品也能新鲜快递过来,感觉和以前相比简直是“不可同日而语”。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惠州经济快速发展,居民收入成倍增加,与此同时,科技快速发展,互联网普及率大幅提升,电子商务迅速发展,人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发生了转变,方便快捷的网络消费代替了传统消费方式,手机支付渐渐代替了现金交易。
“以前没钱不敢出门,这两年,身上都很少带现金了。”以前上街买菜,黄清娣都要带个斜挎包放一堆零钱,现在市场上的商家基本上都贴出付款二维码,即使是路边卖甘蔗的老人都可以接受微信支付。
消费观念
从攒钱省钱消费到贷款买房买车
从国企退休的黄清娣,此前一直都是省吃俭用从不负债,但这一切从儿子毕业开始就被颠覆了。
“2007年,儿子毕业回到惠州,工作半年就打算买房,我们积蓄不多,没想到他毫不犹豫就向银行贷款20万元买了一套150平方米的大户型房子。”一向节俭的黄清娣当时还为此跟儿子闹别扭,担心一下子负债那么多,万一还不起被银行收了房子怎么办?
不过,黄清娣很快就发现时代变化太快了。儿子和他的同辈人一样,不仅贷款买房,办了信用卡,后来还贷款买车,一切都在“控制之中”,不再是“勒紧裤腰带”过日子,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时代变了,消费需求和观念也变了。敢于超前消费,很多时候也是对自己收入的自信。”黄清娣感叹,现在惠州工业发展快,企业多,不愁找不到工作,赚钱方式多,人们收入水平越来越高,收入来源越来越稳定,适度超前消费已经成为一种潮流。
以前跟人赊账觉得很羞耻,开不了口;如今,大到房屋、汽车等大件商品,小到网店里的小商品都可以贷款分期支付,信用卡、银行小额贷等都为超前消费创造了条件。 惠州日报记者黄岸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