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记者柏可林1月10日报道:全家便利店过期食品“罗生门”仍在发酵。9日深夜,独立评测机构蓝莓评测官方微信发文,对全家便利店收银系统的过期食品预警机制提出质疑,并针对蓝莓评测工作人员的“异常购买行为”做出回应。截至记者发稿,全家便利店经营方上海福满家便利有限公司尚未对最新的这些“质疑”给出进一步的说明。
蓝莓评测负责人接受媒体采访。
临期食品无法贩售测评人员如何买到过期食品?
上海福满家便利有限公司9日下午曾提供给东方网记者一份官方声明,声明中表示,“全家依循内部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和制度,鲜食、面包、甜点等食品提前一小时下架报废,其中部分鲜食搭配标签预警机制,临期商品在门店无法售卖。”
谈到下架报废的机制,该公司公共关系部门人士这样告诉东方网记者:“店员会将待报废商品编号扫码输入pos机,系统会产生当日报废小票的清单记录,然后店员会在监控下分拆报废商品。”全家的标签预警机制,用橘色、绿的来区分鲜食类产品(例如盒饭)的保质期。“橘色是当天下午4:00过期,绿色是当晚11:00过期,一旦过期,哪怕只有一分钟,条码都无法输入pos机完成贩售这一行为的。”全家表示。
那么,蓝莓评测的工作人员是如何买到过期1小时35分且有绿色标签的面包的?蓝莓评测负责人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表示,在调查过程中并没有遇到过期食品无法录入的情况。“这个问题也是我们心中巨大的疑问。”该负责人说。
蓝莓评测买到的过期面包。
凌晨结账反复入店“异常购买”是为了采集完整证据
根据蓝莓评测公布的视频,不少购买行为发生在半夜。而全家在内部自查时也发现,“广州一家门店的监控视频中重复出现疑似蓝莓评测人员异常购买过程行为。”
对此,蓝莓评测回应称:“我们采取的调查方法是提出假设、验证假设、采集证据。”具体而言,即为先假设某家店存在售卖过期食品,然后分别在下午、晚上、凌晨多次进入该店,检查验证是否存在已经过期的食品。如确定存在过期食品,退出店外打开手机摄像,重新进入该店拍摄一镜到底的完整购买过程。
蓝莓评测视频中,有一段去年12月3日在广州建筑新达城广场店买到过期面包的视频。全家回应东方网记者,通过调取结账前后的店内监控,发现12月2日晚10点40分左右,店员正在店内整理面包架,并将到期的面包下架,这时一名可疑人员进店,取走了一只店员放入下架篮内将于当晚12点过期的面包。全家方面也坦言,“目前只在这一家门店中发现了类似行为”。
对此,蓝莓评测负责人表示,“我们没有看到这段监控视频,没办法对这个做评论。但是,我们所发布的任何视频,都保留了一镜到底的证据。”该负责人还补充:“我们也有大量的还暂时没有公布出来的视频,蓝莓评测对所有的视频内容负责。”
事件回顾:
1月8日,独立机构“蓝莓测评”发布爆料称,一个月的时间里,他们在全国10座城市发现21家“全家”便利店在售卖过期食品。上海的“全家”静安寺地铁站店、复旦大学店上了“黑榜”。当天,静安、杨浦等区市场监管部门对辖区门店开展突击检查,未发现有销售超保质期食品的违法行为。随后,全家公开发表声明,全家严格管控食品安全,绝不允许门店贩售过期食品,并称在自查过程中,发现广州一家门店监控视频重复出现疑似蓝莓评测人员异常购买过程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