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团河行宫内的建筑颇具苏杭园林风格。 本报记者 邓伟摄
清王朝在北京地区建造的最大皇家行宫、经过近代战乱和风雨侵蚀渐成废墟的团河行宫,主体修缮工程已经基本完成。目前,大兴区会同市级相关单位,正着手研究开放方案。不久的将来,市民就能领略到“皇都第一行宫”的风采。
大兴黄村向东3公里,有一片水草丰美的幽静之地,便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团河行宫。它是乾隆皇帝第四次下江南后修建的,其建筑风格颇具苏杭园林风格。偶尔,天空下起小雨,更是给这里增添了些许江南味道。
“团河行宫建于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占地400余亩,各类建筑600余间,是清代在南海子皇家苑囿建造的四座行宫中建筑最宏伟、功能最齐备的一座,而且是惟一一个还保留原址,可以修缮的行宫。”大兴区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郝泽宏介绍,团河行宫虽屡遭劫难,但园林形态还算清晰,有关专家从中国历史第一档案馆找出了乾隆时期的团河行宫平面图,上面标有详尽的各宫殿的尺寸、坐标,再借助以往历次勘探的成果,相对轻松地找到了各宫殿所处的准确方位,进而确定了建筑群的轴线。
记者沿轴线一路向北,穿越二宫门后突然见到一深坑,这与周围修缮一新的房屋反差极大。原来,在修缮过程中,专家组查阅资料后发现,二宫门北侧庭院中应存在一处假山造景。经过专业团队探测地下土层,发现确实如此。这处假山造景将很快得到修缮。“工程都是严格按照从故宫博物院、国家图书馆和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查找到的资料进行的,全部使用古建领域的专业做法。” 郝泽宏说,经过多年施工,团河行宫已经修缮完成了大宫门、涵道斋等一大批建筑,当中的陈设也将按照史料记载,再结合专家建议进行复原。
登上团河行宫最高点镜虹亭,可一览团河行宫宏伟的全貌。但美中不足的是,团河行宫两处水域——东湖和西湖,现在还处于干涸状态。据介绍,目前湖底均已完成减渗工程,注水后将营造出宽阔的水面。
团河行宫所在的南海子地区,位于永定河冲积扇的前缘,与“三山五园”相呼应,是西山永定河文化带的重要节点。为了深入挖掘南海子文化价值,大兴区计划利用团河行宫的历史文化资源,探索建设行宫文化博览园,力争将团河行宫打造成展示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开展国际文化交流的新阵地和重要窗口。
(责编:许维娜、夏晓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