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近日,江西萍乡萍中附属中学为打造“零手机”校园,借助金属探测器,3个月查获了学生67部手机。老师介绍,有同学准备了3台手机,上交1台给另外2台打掩护,不过还是在突击检查中被查获。学校副校长介绍,有很多同学想方设法带手机进校园,“但学校有很多摄像头,我们坚决可以收得掉”。
为了打造所谓的“零手机”校园,甚至不惜动用金属探测器进行专业搜查,这种作法给笔者带来的感受主要有两点,一是貌似小题大做,二是过于简单粗暴。同时,结合以往发生的个别学校将学生违规带入学校的手机统一用锤子砸烂,从而引发不良社会反响等现象,笔者以为,尽管学校打造“零手机”校园的初衷可以理解,但却未必要靠没收甚至砸烂等过于简单且粗暴的方法和手段。
首先,“零手机”校园到底有无必要?诚然,确实有部分学生在校期间依然会沉迷于手机网络、视频或者游戏而不能自拔,既影响了自身的学习,也容易给校园内良好的学习氛围与环境带来一定的破坏和影响。但这种现象却绝非普遍现象,也很难成为主流。绝大多数学生带手机的目的也恐怕并非于此,而是为了在校外期间,尤其是上、下学路上与家人、朋友、同学之间沟通、联络的方便。由此可见,校园“零手机”实无必要,也容易给家长和学生的心理带来不适,且充满了小题大做的嫌疑。
其次,即便是要打造“零手机”校园,恐也不必要采取没收或者砸烂等过于简单且粗暴的方法手段。且这种方法虽然会在短期内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却未必是一种可行性强且令人心悦诚服的长效手段。因为,学生思想上的反感一定会使他们与学校之间产生一种严重的对立情绪,甚至于一些“调皮捣蛋”的学生还会想尽一切办法与学校和老师进行“斗智斗勇”。比如,有学生为了应对学校的搜查,便准备了3部手机,上交一部来为剩余两部手机“打掩护”。所以,笔者向来以为,忽略对学生思想上的教育引导,而片面追求靠简单粗暴甚至不惜动用金属探测器搜查等专业手段来打造“零手机”校园,绝不会成为最有效也最令人折服的管理手段。
那么,到底如何做才能正确处理好学校、老师与学生带手机进校园之间的这一对矛盾呢?笔者以为女儿所在学校的作法便很值得借鉴和参考。第一步,学校在开学之初会安排班主任老师征求家长和学生意见,确定哪些学生是要带手机进校园的;第二步,由班主任老师与学生及家长之间订立口头协议,在校期间,学生带进校园的手机必须统一交班主任保管,放学后再交还给学生本人;第三步,不定期进行检查,对不守承诺且违规在校内使用手机的学生进行批评教育,责令改正。如此一来,效果立显,且学生满意,家长认同,校方也收到了良好的管理效果。而且,学生手机虽然进了校园,却一直放在老师那里统一管理,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实质意义上的“零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