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在接受采访时称:“我们永远不会造汽车。我们是做车联网的模块,汽车中的电子部分——边缘计算是我们做的,我们可能会是全世界做得最好的。但是它不是车,我们要和车配合起来,车用我们的模块进入自动驾驶。决不会造车的。因此,我们不会跨界,我们是有边界的,以电子流为中心的领域,非这个领域的都要砍掉。”
这个回答也让之前甚嚣尘上“华为造车”说不攻自破。毕竟,跨界造车并不是什么稀罕事。比如专注小家电的戴森,创始人70多岁还要进军汽车行业。国内的格力、宝能及恒大等,都在汽车领域有所布局。面对电动汽车的高速增长期,为了追逐数以千亿计的金额,不少稍有实力的企业都会将目光瞄准这块大蛋糕。
早先,网上流传一张“华为车图”,彼时的华为虽然还在牵手车企研发车联网和智能化芯片,但业务领域的扩展以及高层的暗示或动作,都表达出涉足整车制造的意愿。甚至有传闻称华为或与全球最大的汽车零部件制造商之一和整车代工商麦格纳展开战略合作,联合汽车创业公司等。
当然,这种传闻并非毫无根据。一直以来,人们印象中的华为都只是一家手机公司。插座君本人使用的也是华为的P20 Pro,一款以拍照为主要卖点的手机,尤其是AI场景识别让插座君省去了修图、扫描等麻烦。从手机的技术运用转移到车辆,似乎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而近几年,华为也与东风、长安、上汽集团等频频牵手,合作范围涵盖了智能电动、智能制造、网络安全、自动驾驶、智能辅助驾驶、智能交通出行等。可以看出,华为的业务范围里,更多的是与汽车相关的“周边”,而不是整车制造领域。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一传闻上,华为从没有正面确认过。而任正非的态度也一直有所保留。他希望公司能够将重心放在已有的主营业务上,而不是贸然去进军“新事物”。或许会有人质疑他太过保守,友商小米就频频涉足汽车、共享出行领域,甚至付出巨额投资,华为却没有这些动作。
2018年,在经济增长乏力、汽车行业增速放缓的大环境下,多数车企的销量表现都大不如前。库存积压、产能过剩,虽然不乏逆市上扬的车企,但还是让这些后来者们很难居上。汽车创新企业一个接一个,但最终谁能站稳脚跟,现在情况依然不明朗。如果是随大流地跨界进入整车制造行列,可能无法取得预想的结果。这跟管理的保守或激进无关,跟前途有关。
万物皆互联。或许在互联网加持、汽车全球化市场下,未来的汽车可以像组装一台手机或电脑一样简单,是另一个移动终端,但这一天多久能来到还说不好,或许十年,或许二十年。在目前最“烧钱”的汽车领域,没有积淀就匆忙上马或许并不明智。不过,在资本的市场里,哪有什么永远可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