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则上只建一个工作群,非工作时间不发布工作信息,近日,珠海香洲区印发的为基层减负的工作措施引发热议。记者调查发现,大多数受访者都有二十多个工作群,最多的超过六十个。群信息不回会被点名批评,工作信息轰炸更是让人抓狂。对此,专家认为,要根据需要建群,不能搞“一刀切”。
工作群五花八门
不回复点名批评
刘文萱(化名)供职于济南一国企,她仔细数了数,她的微信工作群有9个,QQ工作群有22个。这些群五花八门,有合同管理工作群、党支部群、支部委员群、企业养老网上服务群、新媒体建设交流群、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群、HR系统管理群等等。
“很多QQ群和微信群是重合的,有时候通知在QQ群里下,有时候在微信群里下。”刘文萱抱怨,有的上级每人分工不同,每人建一个群,几个人一块下通知的时候,手机上的信息轮番轰炸,个别上级专挑下午五点半下班点下通知。“真的很想摔手机,但必须回复,否则群里就会点名批评。感觉太形式主义了,我的工作热情就是这样一点点磨没的。”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随机采访多位市民发现,像刘文萱这样的情况普遍存在,大多数人的工作群都在二十多个,最多的一位竟有六十多个工作群,各类信息应接不暇。工作群在便利了某些工作的同时,也给基层人员增加了新的负担。
休息时间也要
时刻盯着手机
任职于济南一中学的刘老师透露,她微信里有十多个工作群,包括学校的大学,还有初中部的群、所教学科的群、班级群、家长群等等,有些群还会出现交叉的情况,有时候下通知,她能同时在好几个群收到。她说,平时学校教学工作文件一般都在QQ群传送,而微信工作群则更多承担了交流、沟通的作用,有一些微信群发送的信息无关主要工作,还会额外占用精力。“比如说会经常发一些宣传学校的文章和链接,看到之后还得回复或者转发。”
省城某居委会的基层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内部工作群和对接街道办事处的微信群有十多个,对接群众的微信群也有十多个,加起来有三十多个微信群,群里信息有时太多,一旦忙活起来,不留意就可能错过重要信息。此外,开了工作群后,也确实有时会增加他们的负担。
“比如说整治辖区环境的时候,区里面拉了一个工作群,有的社区就传了几张图片,发了些材料,其他的社区就会感到压力,后来大家都往上传,这就变相多增加了一层工作负担。”
此外,基层工作人员还反映,有时在休息时,工作群里的信息也响个不停。“接到通知就得干活,加班倒也没问题,就是会给我们很大的心理压力,神经时刻绷紧了,经常看看手机。”
为提供沟通效率
不得不建立小群
在不少受访者因工作群大吐苦水时,也有另一种声音认为一定量的工作群有必要存在。
济南一所高中英语教师王先生介绍,他也有十来个工作群。不同群布置的任务不一样,有几个活跃度非常高,到了晚上,王先生本想多花时间陪两个年幼的孩子,却不得不时刻盯着手机。
“尽管挺烦,但工作群也必须得有。”王先生分析,学生24小时在校,一旦有什么事,必须紧急回复、下通知,不能屏蔽。学生在学校不让用手机,家长要联系孩子也得通过老师,必须时刻关注群里动向。
从事UI设计、供职于某私企,拥有12个工作群的张女士则很淡定。她认为多个工作群在所难免,工作时传输文件针对人群不同,必然会有不同的群。“不重要的群,里边说话我一般不回。有事同事会口头跟我说。”张女士笑着说。
省城一街道办事处的一名基层工作人员介绍,他的微信工作群里光街道上的就有八个,区里面的也有四五个,他认为,基层工作本来就繁杂,有些具体的工作不适合在大群里说,这时候建立小群是非常有必要的,沟通起来效率也很高。“主要还是要看你的实际工作需求,如果只建一个大群,那肯定不太现实。”
专家分析:
建群根据需要来
不能搞“一刀切”
对于建多个微信群究竟是利是弊,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马广海认为无法一概而论,要根据实际情况分析,也不能搞“一刀切”。
“工作群本身只是一个工具,是否有必要建取决于实质工作部门本身的职能。如果工作需要,该建也得建。”马广海分析,一个单位有很多部门,各部门职能不同,发布的信息也不一样。如果一个一万人的单位只有一个工作群,信息太多太杂反而不利于信息接收而影响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