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华为开发者大会召开 鸿蒙OS正式发布。(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鸿蒙”开天辟地,中华有为。
长期以来,中国人苦于没有自己的芯片和操作系统。现在,从华为神兽麒麟、鲲鹏到鸿蒙,全球科技的旧平衡逐次被打破,华为攻下科技竞赛中的一座座高峰。那么,华为将引领怎样的一轮新变革?世界是否会展开一场困“兽”之斗?
最好的时代还是最坏的时代?
“今天我们处于什么时代?”这是8月9日华为全球开发者大会上,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抛出的首个问题。
什么样的时代,就需要什么样的技术。华为的答案是这样的:
第一,万物互联、全场景智慧化时代。
相信大家对“万物互联”的概念早已不陌生了。华为带领大家要进入的正是“万物互联全场景智慧化时代”,要实现这个目标,就需要打造全新的生态和体验,需要有强大的操作系统支撑。
“鸿蒙”系统的意义,放在历史坐标中放大,更直观一点。在PC机时代,微软公司发明的Windows操作系统占据大半江山。移动互联时代,谷歌和苹果公司分别建立了安卓生态和iOS系统,基本瓜分了智能手机市场。眼前,万物皆可连接已成为共识,但是谁又能引领风骚呢?
各方都卯足了劲。鸿蒙OS的野心是,为物联网时代而生,而不仅仅是手机。华为的架构称之为“1+8+N”——1是智能手机,8包括PC、平板、车机、运动健康、穿戴、AR、VR、智慧大屏、智能音响等, N是大量的IoT设备。
第二,操作系统的技术进入“微内核”时代。
当前,谷歌操作系统是基于宏内核架构,而且正在开发下一代微内核的操作系统Fuchsia。苹果公司在不同设备上采用不同的操作系统,主要是宏内核为主,也在引进一些微内核。就趋势而言,“微内核”是全球操作系统的发展方向。鸿蒙系统选择的正是微内核。
简单来说,宏内核是一个“大总管”,著名的Linux和Uinux系统就是宏内核,这种系统将所有支持的服务都置于内核中,处理比较高效,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越来越“臃肿”。例如Android系统有1亿行代码,内核就超过2000万行,我们经常用到的只占内核的8%。手机从2G内存到现在的8G内存,内存越来越大才能保证运行的流畅度,而且价格也越来越贵。
微内核是一个“信息中转站”,将更多的服务程序放置在内核之外,内核仅放置经常使用到的代码,大大减轻了内存压力。事实上,很多设备内存需求是非常小的。据华为介绍,鸿蒙微内核相比于安卓和苹果,在安全性上大大提升,应用开发也大为便捷。
鸿蒙的“短板”
鸿蒙系统让人“不明觉厉”,作为颠覆者,世界对鸿蒙的态度如何呢?
不久前,华为已经遭遇过多重技术封锁。美国政府曾计划将华为公司列入所谓“实体清单”,谷歌也一度宣称安卓系统不再支持新发售的华为手机。又比如,一些国家对华为参与5G建设还存在抵触情绪。
操作系统,从技术层面可以攻坚克难,在一定时间内集中力量去突破。而生态层面的培育,不是一朝一夕之事,上下游能否接受?转换的成本有多高?既要看鸿蒙的使用体验是否“名副其实”,也要让用户来投票。
生态好比人类所需要的空气、水、土壤和语言。从苹果公司的生态来看,它不仅是优秀的产品公司,而且有丰富的App应用生态和实用的周边配件。在公司策略上,苹果正将重心从硬件转向软件,加固自身的“护城河”。安卓系统经过数年的发展成熟,拥有市场第一的份额,多数公司已经形成对安卓系统研发的“路径依赖”。
微软、三星和诺基亚这样的巨头就曾推出过Windows Phone、Tizen和Symbian系统,结果是并未动摇安卓和苹果的生态格局。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没有大量的软件和产品支持,即使它们自身的硬件很强悍。
从华为具备的条件看,作为设备厂商,它有很好的硬件生态;作为企业标杆,有国内大市场的支持。但是要让国内外潜在的竞争者接受并搭载鸿蒙系统,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况且,鸿蒙尚未经过更多现实的检验,在应用上,鸿蒙的选择是先搭载在荣耀智慧屏这样的“周边设备”上,而不是智能手机。
所以短时间内,鸿蒙还难以取代安卓。鸿蒙的问世,必然挑战安卓和苹果系统,与之“三分天下”,前两者又都掌握在美国公司手里。目前,谷歌和苹果如何接招,还需观察,能够预见的是竞争将十分激烈。任正非表示:“生态构建我们做好‘长征’的准备。”
面对并不友好的外部环境,华为的对策是怎样的?
可以称之为“战略上高调,战术上低调”。从华为的宣传来看,任正非透露,“鸿蒙的速度比安卓系统快60%,更加流畅。”余承东则号称 “随时可以用”、“Android生态的应用迁移到鸿蒙OS的开发工作量非常小”。这必然让谷歌和苹果感到“不适应”。
华为还强调了一种自信叫“开源”。我们知道,安卓的成功离不开开源。开源让更多的开发者和使用者加入到安卓生态系统中,助其不断完善和成熟。
鉴于安卓系统强大的生态壁垒,华为的策略是“优先使用谷歌Android操作系统,如果Android操作系统无法使用了,就随时启用鸿蒙。”华为亮出了挑战者的姿态,也敞开合作的大门,走的十分谨慎。
应该说,华为在技术之路上高举高打,但生态之路“道阻且长”。
从零到一
鸿蒙的问世让民族自豪感沸腾。不得不说,中美贸易摩擦大背景和美国对华为的集中打压,加速了鸿蒙这一“备胎转正”进程。华为之所以遭遇“狂风暴雨”而屹立不倒,得益于多年前的未雨绸缪和艰苦奋斗。在鸿蒙的开发中,就有5000名工程师日夜奋斗,七年磨一剑。
某种程度上看,华为颇有“孤军奋战”的色彩。在未来的高科技赛道,可以预见的是美国将持续对中国技术企业保持高压态势。中国科技的崛起,还需要更多华为这样有野心、有坚守的公司集体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