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IT科技资讯平台,关注科技、手机、电脑、智能硬件、电脑知识!
当前位置:主页 > 手机 > 资讯 >

多所高校学者探讨智能信息检索与挖掘

导读:


  中国人民大学供图

  中国青年报讯(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 叶雨婷)9月17


  中国人民大学供图

  中国青年报讯(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 叶雨婷)9月17日,由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以下简称“北京智源”)主办,中国人民大学高瓴人工智能学院(以下简称“高瓴人工智能学院”)协办的“智能信息检索与挖掘”报告会在京成功举办。这是国内信息检索与挖掘顶尖学者首次对这一领域的各个关键问题做全景式报告。

  据悉,作为北京智源继“人工智能数理基础”和“机器学习”后发布的第三个重大科研方向,“智能信息检索与挖掘”旨在于智能信息检索与挖掘的基础理论方面寻求突破,同时基于理论基础,建立新型信息检索与挖掘算法,有效解决用户精准多样的信息需求与庞大互联网数据规模之间的鸿沟问题。

  在本次报告会上,共有9位学者围绕着“智能信息检索与挖掘”这一方向的各个关键领域。

  其中,中科院计算所研究员郭嘉丰从认知视角来理解相关性,他表示,相关性是信息检索领域的核心概念,计算机科学领域和信息科学领域都对此展开了长期研究,计算机科学领域侧重于相关性的建模,而信息科学领域则侧重于对相关性认知过程的探索,随着机器学习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深度学习技术的到来,深度检索模型具备了强大的模型容量和拟合能力,使得我们有可能利用深度检索模型建模更加复杂的相关性决策过程,提升相关性建模的有效性。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徐君重点介绍了强化排序学习在搜索中的研究进展,包括用户与搜索系统的交互模式分析和基于马尔科夫决策过程的多样化排序任务建模与求解。实验结果表明强化排序学习能够通过多轮交互获得更优的网页排序策略。

  清华大学教授王建勇尝试建立一个基于分层概念规则集的可解释性学习框架。位于某一层次的规则集对应于相应粒度的某个概念,我们使用这些不同粒度的概念来获得数据的一个可解释性表示,进而提出了一个面向分类任务的、挖掘高质量概念规则集的框架。实验结果表明该学习框架可以获得和其他可解释性学习算法相近的分类性能,同时提供了更好的可解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