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IT科技资讯平台,关注科技、手机、电脑、智能硬件、电脑知识!
当前位置:主页 > 探索 > 天文航天 >

中国航天科工:坚持自主创新 助推航天圆梦

导读:

千龙网北京9月18日讯   创造我国商业发射最快记录的快舟火箭,服务于近90万企业用户的我国首个工业

千龙网北京9月18日讯   创造我国商业发射最快记录的快舟火箭,服务于近90万企业用户的我国首个工业互联网云平台INDICS,涉及上万台计算机的自主可控信息安全系统,防伪税控“利剑”,给地下管线做“CT扫描”的探地雷达……这些高精尖的航天产品悉数亮相央企创新展,吸引了观众的高度关注。而这些产品背后都有着同一张闪亮名片:中国导弹工业的领跑者——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

五年来,航天科工牢记“科技强军、航天报国”的企业使命,服务国家发展大局和战略需求,以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管理创新谋求转型升级,不但为我国国防现代化作出突出贡献,让国人挺直了脊梁,为发展缔造了和平,还积极投身于国民经济主战场,主动承担起我国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生力军和我国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的突击队重任,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创新驱动、军民融合发展之路逐渐清晰,并在不断前行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武器装备领域技术攻关成果持续涌现;突破传统航天技术和发展模式的“天花板”,商业航天领域异军突起;信息安全自主可控领域后发先至,实现若干重大技术突破;搭建我国首个工业互联网平台,初步形成与美国GE公司、德国西门子公司并跑态势;“制造与服务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创新与创业相结合”新业态体系建设有序展开。五年来,航天科工持续保持较快健康发展,营业收入与利润总额保持双两位数增长态势。2016年相较2012年,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分别增长51.9%、66.9%;高附加值业务大幅增长,主业集中度由66.7%增至80.5%,产业结构不断升级,企业战略地位持续提升。

2014年11月12日,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与俄罗斯技术国家集团签署合作协议。

新产业:商业航天扬帆起航

中国航天科工国内率先发布千亿商业航天项目规划,着力构建“五云一车”(飞云、快云、行云、虹云、腾云工程以及高速飞行列车项目)商业航天新格局;

快舟一号火箭成功完成一箭三星发射,从签订合同到发射仅历时8个月,顺利完成 “商业航天第一单”;

开拓者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天鲲一号”,卫星准确进入预定轨道,标志着航天科工已具备独立自主研制各类典型空间飞行器及平台的能力;

面向商业航天的“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正式开建,快舟一号甲运载火箭将实施一周内连发4颗卫星,实践卫星星座的快速构建……

近年来,航天科工在商业航天领域深耕细作,一连串的可喜成果让社会各界感叹,中国商业航天发展的历史洪流正奔腾而来。“当前全球航天技术必然要进入广泛的商业化应用阶段,商业航天产业蕴含着巨大的商业价值。目前,我国发展商业航天大气候已经基本形成。近年来我国已有2000多项航天技术成果移植到国民经济各部门,对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诸多领域产生深远影响。”高红卫董事长对于商业航天的发展态势作出明确判断。

不同于以国家投入为主的传统航天产业发展,航天科工以商业化模式发展航天产业的原则,坚持“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管理创新”的“三创新”的发展思路,着力以颠覆性和替代性技术来发展产业,2016年初,在国内率先成立了首家商业火箭公司——航天科工火箭技术有限公司,把快舟运载火箭与发射系统提升到商业级水平,为国内外客户提供灵活、方便、快速、经济的卫星发射服务;随后,依托航天云网平台设立“商业航天专区”,分批对外发布项目合作与配套协作指南,并按照互惠互利的商业规则选择合作伙伴。同时,航天科工牵头设立“航天湖北长江产业投资基金”,推动商业航天产业集聚发展,建设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的商业航天产业。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董事长高红卫出席中俄科创理事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并与理事会俄方代理主席签署工作纪要。

新平台:建设中国特色的工业互联网

在航天科工展厅,航天云网的互动式屏幕前吸引了大量的人们驻足观看。

在新一轮全球工业革命中,以云计算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加速融合,正在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我国拥有相对较完善的制造业体系,业务齐备、产业链完整,正处于转型升级关键阶段,必须抓住工业互联网发展的‘窗口期’。建设可以满足各类企业需求的中国人自己的工业云平台,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工业融合发展的需要,是新时期军民深度融合的需要,更是保障我国制造业主权的需要。”航天科工董事长高红卫进行了深入分析。

早在2009年,中国航天科工李伯虎院士就在国际上率先提出云制造的理念;2015年,世界首批、我国首个工业互联网——航天云网正式上线,在2017年6月举办的工业互联网高峰论坛上,航天科工正式全球发布工业云平台INDICS。航天科工通过建设中国特色的工业互联网,在推动企业自身转型升级和军用技术成果转化为民用的同时,广泛吸纳全社会中小企业参与国防工程建设,进而推动军民深度融合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目前,作为我国唯一提供智能制造、协同制造、云制造公共服务的云平台INDICS,技术上与西门子公司的MindSphere云平台、GE公司的Predix云平台处于同一水平,并在平台功能和应用场景上更为丰富,推广应用的速度与成效优势明显。INDICS已在北京、广东、浙江、江苏、贵州、江西、湖北、四川等国内区域和德国、伊朗等国外地区落地,入驻企业超88万家,其中境外企业4500多户,中小微企业占比超过90%,私营企业占比超过90%,与线下实际分布一致;业务运行过程嵌入云平台企业2000余家,设备接入云平台6000余台,这是全球已知嵌入企业数和接入设备数最多的云平台。

INDICS可供合作项目440多万个,已向线上企业开放126款大型高端工业软件、3000余项设备设施资源、1.55万项专利、3.58万份标准、上百位专家构成的云资源池;线下接入了近千台的制造设备,为近百家企业提供了基于云平台的智能工厂整体解决方案。2016年入驻企业总产出超过450亿元,部分传统产业用户的应用项目节省研发成本30%以上,缩短研发周期60%以上,产品研制、生产、服务全寿命经营绩效提升10%以上。